2日,位于孝感国家高新区内的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装配车间里,一台电动运输车正组装锂电池,随后将启程送往神华集团神东矿区。
看似貌不惊人,可比它早出生两个月的“同胞哥哥”,正是国内首台井工矿防爆电动无轨胶轮运输车。“哥哥”已在该矿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装载试验,达到充电一次百公里左右的续航能力。
“这样长距离的续航,不仅为国产矿用车再次填补空白,还将在通过相关认证后,为井工矿安全、节能和环保用车制定新‘国标’。”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江国颇为自豪。
2012年10月,由三江航天集团控股的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在孝感成立。仅3年时间,凭借航天科工这块金字招牌,公司一步步在国外强手的垄断壁垒里劈山开路,确立高端矿用装备制造企业的全国龙头地位。
百吨以上矿用车,因冶金焊接、电气控制、液压技术、轮胎制造等核心工艺复杂,长期被美国卡特、瑞士利勃海尔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被他们卡着脖子,永远没有话语权。要真正实现进口替代,就要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钟江国说。
2013年9月,首台国产220吨多轴重型矿用自卸车交付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首次打破我国大吨位重型自卸车 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紧随其后,110吨多轴重型矿用自卸车也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吨位矿用车,比国外企业同型车辆轻6吨以上,也就是说一趟至 少可多拉6吨矿物,为客户增加经济效益。
去年,全球载重量最大的363吨两轴重型矿用自卸车在航天重工研发成功——这可是个真正的巨无霸,仅翻斗底面积就有近100平方米,比一个羽毛球场还大;车轮比两个成人还高。
短短两年,这样的研发速度如何取得?钟江国体会最深的是“集成”二字:“我们利用三江航天及国内相关企业的 ‘集团军’优势,搞大协作、大配套,将减速机、电驱系统、车体材料、电池等关键部件,请南车、大连重工、中航锂电、武船重工等企业完成,我们提设计方案, 负责整合集成、总装总调。”
我国90%的煤矿属井工矿。过去物料和载人车辆一直采用柴油机,不仅存在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还为井下作业带来高污染、高噪音。航天重工这种节能环保的井工矿防爆电动无轨胶轮运输车批量投用后,将逐步替代目前主流的柴油机运输车,市场前景广阔。
“这只是我们向智能化、数字化矿山发展的第一步。”钟江国说,目前公司正在装配井下人员运输车,下一步,还将向少人车和无人车研发进军。
链接
50亿元打造中国高端矿车基地
2012年5月,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与孝感市政府在孝感高新区为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签约奠基。产业园总投资50 亿元,一期以大吨位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为主,可形成年产200台矿车能力;二期则以装载机、挖掘机等装备为主。目前,一期工程的1号和2号厂房主体结构施工 完成,总装厂房局部投入使用,主要用于110吨和363吨多轴重型矿用自卸车的装配。公司以高端矿用装备为主业发展方向,目标是建成一流重型工程装备技术 中心和产业基地。(梁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