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湖北良品铺子公司物流中心内,近百台叉车来回穿梭。流水线前工人们忙着将零食一一装袋封口。每天,约有4万件食品从这里发往全国。
从事休闲食品业的良品铺子,以与众不同的创新打法,创造了传统行业的“小米手机”速度:“触电”3年,2014年“双十一”电商销量跃居全国食品类第三;去年公司销售25亿元,跻身全国休闲食品业第一方阵。
产品设计由粉丝们决定
4月16日,良品铺子将在微信商城上发售第一款社交食品——来往饼。
这块小煎饼味道并不稀奇,但是它的诞生却源自10570位良品的粉丝。以往零售的做法是,商家卖什么,顾客买什么,但良品铺子却颠覆了这一惯例。
该公司研究发现,食品可以作为日常社交的载体,比如恋人间的表白、朋友间的关心等。但要做成什么样的食品?最终交给消费者讨论票决。
通过网络征集方案,良品铺子让粉丝们投票决定产品的包装、功能,5万多粉丝围观,1万多粉丝投票。最后结果超出设计人员的想像:将煎饼袋设计成邮筒状,里面附上彩色的信纸和笔,让祝福话语伴随齿颊留香。
不生产一颗零食,只制订标准
在良品铺子的食品袋上,有这样一行字——委托单位:湖北良品铺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事实上,良品铺子的车间内,除了部分分包外,不生产一颗零食,产品和原料来自11个国家、160多家合作工厂,与互联网企业颇为相似。
湖北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银芬说,核心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对研发、质量等前端环节的掌控力。“我们选择的合作厂商是各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我们还组织研发力量参与厂家生产标准的制定,最后制定的产品标准文件,叠起来有1米多厚。”
比如新疆的葡萄干,当地人通常在戈壁滩晾干,风味留住了但混进细沙,如果用水冲又影响甜度。良品铺子花了3年研发,最后为厂家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漏斗清洗槽,水温保持在20-25℃,再快速烘干杀菌,加工出来的葡萄干既保持风味又去掉了细沙。
零食众筹,让消费者赚到钱
良品铺子的门店有1400余家,遍及湘鄂赣豫川5省,在华中地区同业中遥遥领先。
在线上战场,良品铺子同样玩得风生水起。除了天猫、京东等网店外,良品铺子的微信粉丝达200万,微博粉丝达130万,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企业公众账号中的大V。去年“双十一”,良品铺子电商的销量达4000万元。
支付宝、微信红包、求撒娇等互联网玩法,良品铺子轻车熟路,他们决定玩点更有趣的——让消费者当一回老板,从购物中赚钱。
去年11月,良品铺子发起一场销售10吨东北红松的众筹活动。产品品类、包装设计等环节由粉丝参与完成。最核心的是,购买红松的资本有50万元采取众筹,每名粉丝最少可投资100元,最多投资2万元,收益按实际销售情况分红,结果众筹项目被一抢而空。
杨银芬说,这么做就是要让粉丝们觉得这个圈子好玩,愿意参与、分享甚至受益,而不是一门心思地想着从消费者身上赚钱。长远来看,粉丝们更愿意光顾了。
回归原点,别迷信互联网
今年全国两会后,“互联网+”一词顿时火热。
在良品铺子看来,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需要重视,但不能神话甚至迷信。“互联网+”背后的内容才是本质。
杨银芬说:“在互联网的风口前,我们时常警醒自己,消费者在哪?他们的需求满足了吗?要基业长青,就要始终回到原点——以消费者的感受为出发点。”
良品铺子专门组建了100人的研发团队,研究消费者喜欢吃什么。比如辣椒,湖北人喜欢酱辣,湖南人喜欢鲜辣,江西人喜欢酸辣,四川人偏好麻辣,安徽人则好咸辣。不同的省份,就必须依据口味调整商品。
除了喜好调查,满足消费者精致需求的标准近乎苛刻。比如畅销的巴基斯坦手剥松子,每颗的重量和长度要大体一致。食品入仓前,质检人员拿卡尺量、电子秤称,每50克松子要在160颗以内,10颗松子首尾相连,要有8.5-10厘米长。
用品质理念嫁接互联网思维,让良品铺子生意越来越火。该公司制定计划: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休闲食品企业。
链接
武汉网络零售一年达538亿元
来 自武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市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38亿元,其中,从事网络零售的大中型24家企业,去年网上销售额增长88%,良品铺子、周黑鸭、 爱帝服饰等一批传统企业网络销售额早已越过亿元大关。去年,武汉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与运用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鼓励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 升级,到2016年,中小企业普遍应用电子商务,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此外,进一步扩大网络零售交易额,到2016年预计全市电子 商务交易额超过6000亿元,比2012年增长5倍;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800亿元,比2012年增长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