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小企业,就是服务“明天”

来源: 解放日报 时间:2017-09-28 09:24:31 访问人数:1422

   在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经营者看来,这既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目标下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而支撑、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强劲新动能,更多地活跃在新兴产业之中,小企业正是其中的主力军。 

 

  地处上海,金融机构对产业转型的感触尤为深刻。近年来,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影响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上海蓬勃发展,小企业不仅成为稳定经济、带动就业的“稳压器”,更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行上海市分行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目标下,始终坚持“金融服务驱动科技创新,普惠金融惠及小微民生”的使命,在践行普惠金融中,不断提升小微金融、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和贷款总量稳步攀升、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小微客户金融服务有效性明显提高。 

 

  “双创热土”背后的金融力量 

 

  今年9月,2017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在上海落幕,数百项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成果集中展示、交流,将全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气氛推向高潮。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已经形成了超过500家的众创空间,按照保守估计,这些作为“双创”重要载体的众创空间,可以创造超过10万人的就业岗位。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众创空间要为“双创”提供支撑,重要不是物理空间、规模效益,众创空间的模式能否成功,关键还是要看其孵化能力,看它能不能真正地为初创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环境下,众创空间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成为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最佳“孵化器”。但由于存在众创空间入驻门槛相对较低、空间内企业成立时间一般较短、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尚不完整等客观问题,因此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如何获得优质的金融资源支持逐渐成为制约众创空间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难题。 

 

  在此背景下,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高度重视对上海科技创新及相关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方面在服务机制上,根据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新兴技术开发区、杨浦国家双创基地等科创中心建设主要承载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专注于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小微企业; 另一方面在人才队伍上,在全市各区均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并配置业务能力强的管理干部,并在服务科创小微企业过程中,引入服务承诺和责任制,加大了交行对小微金融、科技金融客户的服务覆盖面和深度。 

 

  服务纽带建立在企业初创期 

 

  “不做不知道,通过实践,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上海是小微企业发展、成长的热土。” 

 

  交行上海市分行小企业部负责人表示,对小微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他们经历了逐步加深的过程。最初,许多客户经理习惯了和大企业的“大单子”打交道,面对规模较小、单笔业务金额低的小微金融业务,感到难以下手,缺乏有效的服务手段。 

 

  然而近年来,上海小微企业迎来“爆发式”的成长势头,尤其在“互联网+”、高新技术等新兴行业,新业态、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往往某家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由于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不经意间就能一跃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龙头。 

 

  这是上海经济转型、新动能培育的机遇,也是上海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此,交行上海市分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从上至下形成了一套业务效率高、发展可持续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为进一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更好地服务广大小微科创企业,交行上海市分行围绕体制机制设计、发挥集团经营优势、复制推广成功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针对小微业务“短、急、频”的特点,交行上海市分行通过广泛调研,建立了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指标体系,确保了业务操作流程高效性与合规性的统一。 

 

  在多年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交行上海市分行充分认识到仅仅提供信贷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该行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与政府、保险、担保、新三板等合作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搭平台、拓渠道,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创新活跃领域提供资金、结算、信息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交行上海市分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传统房产抵押贷款基础上,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特点,持续开展产品组合创新,探索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突破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 

 

  此外,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交行上海分行根据企业各成长阶段中不同的资金需求,设计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体系。当企业初创时,“担保基金贷”、“科技履约贷”等产品可帮助创业者筹措营运资金,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在企业步入成长扩张期后,“税融通”、“优贷通”、“挂牌无忧贷”等产品能助力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企业成熟升级阶段,交行上海分行更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财务顾问、上市融资等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腾飞。 

 

  此外,交行上海市分行还充分依托交银国信、交银国际、交银施罗德等集团内子公司的综合业务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小微企业主业务需求,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携手共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合作平台 

 

  小微企业最大的特点还是分散。对银行来说,服务小微企业,一大困难在于成本太高,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供金融服务,就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投入在市场一线。小微企业需要融资,银行也想提供贷款服务,但在信息不对称面前,双方总是找不到对方、不了解对方。 

 

  如何寻求一条破题的路径?交行上海市分行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靠“苦功夫”到市场一线了解客户,另一方面也探索捷径,从“漕河泾模式”起步,全面搭建合作平台,拓宽“银、政、担”合作渠道,创新科技金融批量化、模式化发展。 

 

  近年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与政府、保险、担保、新三板等合作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搭平台、拓渠道,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创新活跃领域提供资金、结算、信息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平台小”的当务之急,并不断加强银政企合作,在产品和担保方式上不断丰富和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好资金支持。 

 

  其中,交行上海分行同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合作的“携手通――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平台”,运行七年,共计为近300家(次)企业累计发放贷款约8亿元,且没有一笔贷款发生坏账,被业内称作“交行漕河泾模式”。2015年5月国务院相关领导视察上海,交行上海分行“携手通”被徐汇区政府作为重点项目汇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15年,交行上海分行将“漕河泾模式”成功复制至漕河泾开发区下属的松江园区、浦江园区。2016年一季度,交行更是将该模式“跨品牌”地复制至同类园区,与上海松江区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共同打造了“松融通”项目,并成功为松江区一家传动系统公司发放了首笔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2017年6月,交行上海分行挂牌成立了首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通过与政府、区县、渠道全面对接,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缓释手段有限、资源补贴和风险补偿不足”等三大难题。同时,交行在积极探索商业银行与政府园区、担保机构三方合作形式的同时,携手市担保基金、双创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创投”的多方联动,形成了“张江高科模式”、“漕河泾模式”、“杨浦科创模式”等集群式服务方式,成为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范例。 

 

  为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交行上海分行主动建立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小微企业座谈会、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客户真实需求。自2016年7月起,交行上海分行行长亲自带队,定期在浦东张江、杨浦科创等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开展了专题调研和客户走访,形成了分行领导同小微企业间长效沟通机制。同时,交行上海分行通过对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开展具体分析,科学合理配置服务产品组合,形成了一套针对性较强和操作性较高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同时,交行上海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银监会、交总行有关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要求,持续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为小微企业发展减负增能。 

 

  未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企业的关注度和支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金融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践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努力成为普惠金融标杆银行。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