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就业工作一直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确保了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的失业风险有所攀升,新的经济业态、新的就业形态对于就业政策的完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依然存在。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国务院决定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新一轮政策。
据了解,4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原则通过《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从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切实加强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认为,这一轮的政策既是对以往有效政策的全面继承,更是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挑战、新要求的创新发展,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升级版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多措并举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张义珍指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总量是795万,比上一年又增加了30万人。再考虑到可能会有一部分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等方面有可能和市场需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任务依然是非常繁重的。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社部明确了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同等享受企业吸纳就业的扶持政策,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见习补贴的使用范围,加大对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将求职创业补贴范围扩大到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创业给予一次性补贴的试点,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设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
为畅通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渠道,意见提出了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特别要求简化留学人员的学历认证等相关手续。
张义珍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以贯彻落实新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契机,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等相关项目,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努力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
另悉,工信部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早前发布的《关于开展2017年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两部委继续联合举办“2017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时间为2017年3月1日至6月8日,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www.sme.gov.cn)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新职业网www.ncss.cn)共设百日招聘页面,开辟活动专栏,免费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
人社部、财政部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综合运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一揽子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的衔接配合,拓宽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要加强对各类就业困难和长期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服务,保证求职创业补贴应享尽享。
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有关部门应“双管齐下”,既要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又要落实好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专家指出,只要毕业生放平心态,就业是能保证的。未来,中国改革及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毕业生更多地加盟那些中小微企业。当然,眼下政府也应为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助力,比如放宽户籍、税收优惠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向最具活力的中小微创新企业。
两大政策维护去产能职工权益
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的安置,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
张义珍介绍,去年,我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基本上平稳有序。去年总的安置了72.6万人。但同时,今年去产能职工安置的工作依然繁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更加繁重。今年安置难度不减,工作要求更高,不仅包括钢铁煤炭的去产能,还包括了煤电行业的去产能。去产能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在个别地区去产能的压力很大。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政策制度处处长李祥伟表示,2017年去产能职工安置任务依然繁重,大约需要安置50万人。
日前,人社部、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拓宽安置渠道,保障职工权益。
张义珍表示,这一次国务院新的政策文件中同样也把职工安置摆在重要的位置,从维护职工的权益角度更突出了两个方面的政策。
一方面是进一步拓宽职工的分流安置渠道。去产能的职工安置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岗位兜底安置等。核心是支持企业挖掘内部安置的潜力和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去产能企业,降低稳岗补贴门槛、提高补贴标准给予支持;对于吸纳分流人员的单位,按规定给予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于自主创业的分流人员,优先安排入住到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创业的扶持政策。对于其中确实难以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我们明确要求新增的以及腾退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做好托底保障。同时,文件还明确,符合条件的去产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可以同等享受现行的就业创业扶持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特别要求要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在化解产能职工安置的过程中,劳动关系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轮去产能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以按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
有分析指出,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安置,无论是哪种渠道,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是重中之重。
日前,中央深改组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王晓峰表示,刚刚通过的《改革方案》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造了历史性契机,接下来将把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作为改革重点,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转岗安置、就业培训等工作。
据了解,今年二季度,全国总工会将举办开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进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现场推进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就业援助行动等活动,继续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处置“僵尸企业”中职工权益问题,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引导、转岗安置、就业培训等工作。
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成为了吸纳就业的新力量。然而,与传统的产业相比,这些新行业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劳动保护不足的情况, 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参加社保的人数都不高。
张义珍表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的就业形态也不断出现,这对于就业政策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对相关的用工、社保、就业扶持政策,对于新兴业态、新就业形态如何支持和引导,就需要新的政策予以进一步明确。”
据悉,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明确要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张义珍介绍,首先是支持新兴业态的发展。改进新兴业态准入管理,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面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的企业,都可以享受相关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政府部门要带头购买新兴业态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其次,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比如,文件明确了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路径。从业者与新兴业态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企业要依法为其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其他从业者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工伤保险方式。
“我们也明确要加快建设网上社保、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等平台,为从业者跨地区参保、转移接续、享受就业、社保等相关方面的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张义珍表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表示,“如果社会保障不跟上新业态的发展,相当于是在妨碍经济。同时,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地替代社会保障来缩小不平等和促进社会公正,如果两者在实践中相互脱节,结果会是深刻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