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湖北鸿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7家单位主办,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生产力委员会驻武汉办事处4家单位支持,湖北鸿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与市场网、武汉国民企业与市场经济研究院3家单位承办的“全国首届互联网+校企联盟东湖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省人社厅副厅长陈金刚、省经信委副主任胡树华、湖北省统计局叶青副局长、武汉理工大学副书记赵经、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蔡光兴、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张兆本、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衣军强处长出席论坛并做了精彩发言。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田智勇、副主任李承绘作为嘉宾也应邀参加论坛。全国64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办负责人、百名知名企业家和中小企业家、部分省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人才服务机构、知名风险投资人、领导专家、媒体记者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汇聚一堂,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互联网+校企联盟的发展,分享应用互联网+服务的创新成果,剖析各行业各领域面临的人才就业难题,寻求解决之道。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口,对消费市场而言,企业是供给侧,对人才市场而言,高校是供给侧,因此,企业和高校都面临进一步深化改革。长期以来高校“围墙坚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驻困难重重。尽管涌现出不少的区域性高校就业联盟和创业联盟,但是高校和企业的关系仍然是点、线、散的状态。学校出不去,企业进不来,供需两端资源不能有效匹配,人才招聘不能精准对接,这是目前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整个高峰论坛由高校演讲、企业家发言、校企互动环节三部分组成,分别由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王建农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院长赵北平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夏星教授主持。论坛过程中,多位高校专家、企业家、VC针对校企这样的现状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论坛分别就当前校企合作现状、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与学院建设、智慧就业解决方案、校企协同合作下驱动成长的众创空间模式、大学生创业服务经验分享等等议题展开了主题演讲,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论坛为促进高校和企业精准、深入、便捷对接,优化校企对接方式、人才输送模式、人才选拔创新提供很多新思路和新方法。下午的校企互动环节将论坛推向高潮,由七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人才服务机构的嘉宾就“互联网+就业创业”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就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人才输出困局、企业招聘困境、人才发现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一起阐述观点、启发思路、寻找对策、取长补短、探讨问题、借鉴经验,对加快校企联盟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方面形成了许多共识。
论坛最后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蔡光兴教授进行总结,蔡教授对本次高峰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此次活动一是规格高,参会嘉宾来自全国各地,既有政府领导出席并讲话、又有高校和企业负责人精彩演讲,各类机构的经验分享;站位高,从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行动计划对人才需求的高度,充分探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建共治,实现全国3000家高校和8000万家企业的校企联盟;关注度高,从当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入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探讨校企联盟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谋求共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论坛现场,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代表,都认同通过“互联网+”的助推,可以加速校企联盟的整合能力,让大学生就业创业变得更加顺畅。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改善并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是各类高校面临的重大首要任务。联盟将以就业创业为切入点,不断挖掘双方供需资源,促进高校和企业深入对接。本次论坛不仅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也在加强合作,加快校企联盟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共识,为校企合作的将来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