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 志立再扶智——来自我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区的启示之一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8-09-25 06:46:48 访问人数:12612

   扶贫先扶志,就是对贫困户“洗心换脑”,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当贫困户不光荣,只有致富才会被人尊重”的理念。三年来,红安县发动各乡镇、社区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特色种植、苗木栽培、畜牧养殖、务工技能等实用致富技术培训,提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使全县96%的贫困群众能够自主从事产业发展,自发、主动脱贫致富蔚然成风。

    扶智:“要我富”变成“我能富”

    初秋的神农架,玉泉河畔梨子坪村。一望无际的高粱地,秋风徐来,红穗轻摆。
    “开镰啰!”村支书曹荣一声吆喝,十几个村民钻进青纱帐,开始收割。
    2016年,神农架林区引进贵州红缨子高粱,探索“公司+农户”模式,当年种植1000亩,2017年增至6000亩,亩产从300公斤增至400公斤,每户年增收1万元。宋洛乡梨子坪村79家建档立卡贫困户,是该项工程的首批受益者。
    山村燃起高粱红,得益于乡村干部一手抓扶志,一手抓扶智。
    “去年虽然脱贫,但少数村民没完全掌握技术,产量不理想。今年村里鼓励大家扩大种植面积,巩固脱贫成果,拓宽致富门路,但他们还是有顾虑。”曹荣告诉记者,“我带头流转104亩地,全部种红高粱。村民纷纷响应,目前全村已达300多亩。”
    “政府聘请农技人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对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乡政府每亩补贴300元;分散种植的每亩补贴200元;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大户,给予1万元至2万元的奖励。”宋洛乡经济发展办主任刘昔炳介绍。
    扶志,让贫困户有了发展产业的劲头。扶智,又让贫困户掌握必要的技能。“志”“智”双扶,梨子坪村的有机高粱增产又增收。“今年亩产可增至400公斤,企业上门收购,销路不愁!”曹荣兴奋地说。
    统计表明:三年来,神农架林区通过加强“两主业一技能”培训,贫困户3218户9329人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全区17个重点贫困村、50个非重点贫困村全部成立了农村合作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扶志又扶智,就是让贫困群众思想开窍,从‘要我富’到‘我要富’再到‘我能富’。”神农架林区政府副区长沈绍平说。

    宣讲:精准滴灌群众心坎

    扶志又扶智,要把工作做到贫困户心里。
    但是,群众听不懂、听不进、不爱听咋办?
    “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少说‘普通话’。”远安县鸣凤镇南门村精准扶贫宣讲员聂教林说。
    远安县重点面向乡贤、文化中心户等群体,选拔501名同志担任精准扶贫“百姓宣讲员”,用“远安话”和活泼的文艺节目,宣讲精准扶贫政策。他们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在群众中有较强公信力,活跃在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解疑释惑,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聂教林在南门村委会工作30多年,颇有群众工作经验和口碑。他被鸣凤镇聘任为“宣讲员”之后,便成了南门村的精准扶贫“活喇叭”。在村委会的活动室里,他用自编的“三句半”,逗得村民乐呵呵。有的贫困户身体不太好,也有的不愿到活动室来听讲,他就不厌其烦,主动入户,“一对一”交流。重点贫困户姚正国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沟通,聂教林经常到他家“拉家常”。一来二去,姚正国心热了:“聂主任,我听你的,我要靠自己的双手,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通过精神扶贫等多种措施,远安县自我加压、敢为人先,如期兑现了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截至2017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9751户23426人减少到264户5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5.3%降至1%以内,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
    精神扶贫,还要治懒汉。为了不让“懒汉户”成为脱贫路上的落伍者,远安县探索出“激、治、管”三字工作法。在摸底核查的基础上,由各村结对帮扶干部一对一上门宣讲帮教,因户施策,帮扶“懒汉户”转变思想、发展产业。通过多方合力,已成功推动100余名“懒汉户”走上可持续增收致富之路。
    “扶志向、扶志气、扶素质、扶思路、扶计划、扶本领,是红安、神农架与远安三县区精神扶贫的主要内容,其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省扶贫办负责人说。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