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微妙形势,料将是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对于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如果从传统需求侧来观察,投资增速回落是经济表现疲软的主因。前三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较去年全年增速显著降低,为近15年最低值;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与工业及制造业数据吻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5%,继续快速下滑;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8%,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4.7%,也出现了显著下滑。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进一步确认,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及其相关的重化工业投资下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平台必然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速平台下移这只靴子似乎接近落地,但房地产投资这只靴子似乎仍未掉下来。这是因为,出口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高,所以出清较快,但跟房地产有关的中下游重工业主要由国企构成,并由地方融资平台支撑,其出清迟缓,所以增长乏力。
而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固定资产投资15%的目标。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基本稳定在75%左右。如果今年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维持一季度的增速,则基建投资至少应保持25%的增长,才能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笔者判断,基建投资的必要增速对于全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觑,也就是说支撑整个经济复苏的关键点仍在基建投资,理由如下:
其一,基建投资成为经济复苏关键。反观去年二季度经济数据,去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3%,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增长22.9%,同期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4.1%,增速连续下滑。这是因为,自去年3月以来,管理当局不断实施稳增长政策,5月—6月基建投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很大程度解释了房地产投资下行但经济却出现了某种程度企稳甚至反弹的现象。
其二,地方主导的基建投资萎缩是经济出现剧烈收缩的核心原因。今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速放缓,是2009年财政部开始披露一季度数据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最低的。而且,一季度的中央财政支出积极,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1%,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4%。因此就有了在今年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的“多年来少有的情况: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
其三,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致使经济进一步收缩,以2014年为例,当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其四,统计数据亦同步佐证了地方投资萎缩对经济收缩的判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去年三、四季度较二季度出现了剧烈萎缩,公共预算支出数据从去年6月26%的增速突然下降至8月的6.2%,到了10月呈现了-5.7%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6.9%,亦低于全年10.6%的预期目标。
笔者认为,寻求需求端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升与传统投资刺激有本质区别,不必担心会成为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再次翻版。
其一,新的需求扩张,由简单的基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投入逐步转型至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更强调技术进步、创新创业和简政放权等制度革新。
其二,新的需求扩张,主要投放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等投资占较大比重,而非以前水泥、钢铁等传统行业的产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