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农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增收的有效方式。为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使医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产业现状
1、基本情况。
十堰市现有各类医药企业19家,其中制药企业6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家,黄姜加工科研攻关企业6家,化学原料药生产加工企业5家。19家企业中共有固定资产6.5亿元,拥有489个生产批号(含医院批号和部分重复品种),年生产针剂2亿支、片剂20亿片、口服液1.8亿支、胶囊剂13.6亿粒、丸剂900吨、颗粒剂2200吨、2000多吨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初步建成了30多个品种共110万亩的药用植物基地,开发并生产加工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中西药品;化学原料药等激素类原料药中间体已稳步向深加工发展;最新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已获成功,也是我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制药项目。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2、“十一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医药产业作为“一主四大”的支柱型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狠抓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依托“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东引西联、项目兴市、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和中药新品种,初步形成了集我市医药科研、医药生产、医药物流等“三位一体”,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医药生产企业。
2009年全市19家医药企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38%;利税6400万元,同比增长54%。主要产品共完成3997吨,同比增长8.4%。其中皂素616吨,同比增长1.4%;双烯884吨,同比增长38.9%;沃氏氧化物169吨,下降17%;中成药1150吨,与去年持平;针剂19837万支,同比增长67%;中药饮片和原料药稳步增长。竹溪华驰、竹山天新、房县天马和中药饮片、丹江丹澳、开泰、清大药业、郧县康迪已成为医药行业的骨干企业。总体情况为医药企业稳步发展,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突破,医药企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龙头企业初步形成,原武当生物制药公司荣获“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十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企业所生产的“效威”牌中药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郧西百科皂素、丹江丹澳、丹江开泰激素、竹山天新、竹溪华驰公司被确立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我市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
医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以清大康迪药业为骨干企业的“天圣工业园”以及郧西“黄姜生态科技园”、竹溪“循环经济园”等正在积极筹建,稳步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发挥集聚效应,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抢抓我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历史机遇,立足我市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实现科技兴药、项目兴药战略,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和中西药新品种,积极推进“医药工业园”建设,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生产、销售、批发的医药城市。
(二)总体目标:用三至五年时间,建立3-5个激素原料药和中药现代化科研生产基地,完成一个一类新药的各项试验及相关报批程序,并取得规模效益,开发10个以上知名品牌,建设5-8家生物医药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基地130-150万亩。2010年实现医药总产值18亿元,2015年产值达100亿以上。
重点支持房县武当生物、清大药业、丹澳医化、开泰激素、竹山天新、竹溪华驰等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房县艾克、动物药业、丹江武当药业、郧县天圣集团、万泰生物科技公司、武当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能力,积极支持6家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筛选一批先进工艺和技术,及早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开发皂素深加工产品,推动我市医药产业向纵深发展。
三、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在中药材种植上坚持精选品种,科学布局,突出抓好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品种。十堰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品质地道上乘,适种山场辽阔,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产地之一。目前规范化种植的品种有黄姜、杜仲、金银花、肚倍、黄连、木瓜、丹参、天麻、板兰根、柴胡、绞股蓝、党参等,但名贵药材和地道药材基地有待进一步开发。
首选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求、地域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合理划分品种种植区域,按GAP标准在全市南部高山地区及武当山周边地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黄连、川乌、草乌、党参、川芎、绞股蓝、黄芩、黄芪、射干、冬花、玄参等。二高山地区宜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丹参、留兰香、白芷、金银花、柴胡、独活、白芍、丹皮、厚朴、辛夷花、木瓜、杜仲、肚倍等。低山平坝地区可重点发展板蓝根、白术、苍术、白芍、白芷、桔梗、半夏、麦冬等地方特色品种。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多年生、市场稳定、价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并适合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
在“十二五”末,把黄姜种植面积控制在30万亩以内,皂素产量控制在2000吨左右,到2015年中药材总面积达150万亩,药农种药累计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加快清大药业医药工业园建设,及早让园区内九大分公司(车间)投入运行,同时扩大清大药业的缓释胶囊和缓释制剂投入批量生产,确保具有自主产权的颗粒剂、胶囊剂产业化扩能在2010年前全部完成。
3、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重点以人民医院与原武当生物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PEP-1-SOD1一类新药技术,这是我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药物,须按时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4、扩大郧县天圣清大公司4000万袋(瓶)注射剂产业化项目和10亿支水针剂、1000万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建设项目生产能力,以及竹山天新公司肚倍系列开发项目,重点开发单宁酸、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5、以丹澳医化、开泰激素公司的高档激素系列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发高端产品。积极推进六家黄姜加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及早实现达标排放,进一步发挥我市黄姜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
6、以房县神农中药饮片公司和竹溪云浩饮片公司为龙头,扩大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带动我市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FS:PAGE]
四、政策措施
1、加快园区建设,培植重点龙头企业。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以园区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园区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规模效益,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使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立研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依托大专院校以及我市四所医院和医学院的研究机构,搭建“产学研”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由政府牵头,将各类技术服务平台的牌子挂在具有优势的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发挥十堰市现有医药企业和药材资源的有效优势,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吸引外地客商来十堰投资办厂,引进和吸收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名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优势产业发展。
4、制订优惠政策,培植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鄂发[2008]6号《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从税费减免、自主产权研发、技改项目、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等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促使医药企业创名牌产品,增强医药企业发展积极性,以推动它们快速成长壮大。
5、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自2010年开始每年设立300-500万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努力使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6、成立十堰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和指导全市医药产业发展,协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