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平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抓手。为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应用需求,服务全市综合改革和"四化"同步发展,在深入调研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鄂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我市已经建成省、市、区之间纵向网络和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全市主要部门已接入统一的网络平台。数字鄂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于2011年顺利完成并取得系列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搭建能够实现相关服务的在线提供,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涉及公安、房产、规划等职能部门的应用系统成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日渐受到重视
数据问题在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日渐受到重视。市委市政府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实现信息分散独享向信息集中共享转变,要打破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观念,通过制度、技术、服务等各种手段,改变"信息孤岛"状态,推动信息资源集中共享,提高整体开发利用水平。相关职能部门为方便业务的开展,大力推进和支持数据交换,积累了相关数据进行交换的经验。
3、电子政务成为建设阳光开放政府的重要手段
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多个市直部门实现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提供网上申报、行政审批、表格下载和在线查询等便民业务,网上办事大厅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办事"和"百件实事网上办"。在线行政审批以及市场准入和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的运行,有效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实现审批项目最少、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三最"目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立,将电子科技手段和制度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能、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电子政务成为综合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及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建成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系统将所有采集的信息和市三维地理信息对接,提供图文并茂的基础信息平台和决策支撑;二是依托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系统,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直接面对农村居民,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站能够办理涵盖婚姻登记、民政救助、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项目,真正实现居民"办事不出社区"。三是农村产权交易系统初步建成,农村"五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房屋所有权)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线上交易。
(二)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主体,严重影响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电子政务建设标准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部门和单位过分强调、放大"专网"、"内网"等应用系统建设重要性和信息数据的保密性,致使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孤岛的存在严重影响跨部门业务协同和关联比对;电子政务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引得进、留得住"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垂直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与市直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对接机制;各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够。
(三)面临形势
1、电子政务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行政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率提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国内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相比,我市电子政务发展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更应当把握住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2、电子政务成为国家和城市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的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推动国家和城市信息化的切入点。建设电子政务不仅是世界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衡量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更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龙头。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信息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现实增长点。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一体化电子政务模式是迎接社会信息化挑战的重要战略。
3、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电子政务相关技术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从Web2.0到3.0、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政务技术等都在不断重塑电子政务未来的图景。我市应充分把握电子政务技术发展的主线,搭建一体化和协同化的电子政务整体框架,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本地电子政务的内涵,实现赶超发展。
4、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呈日益增长和多元化趋势
公众对于政府管理公开性和透明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化的重要举措,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与此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公众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期待,建立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已成为公众的主要诉求。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紧扣"全域鄂州,城乡一体"的发展主线,坚持政务公开、服务民生和公众参与的需求导向,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重塑政府业务流程、优化行政行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集约高效应用,助力我市"两型"社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和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建设;围绕构建以主城为龙头、若干个新区为支撑、特色镇为链接、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让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实现政府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融合,为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跨越"。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依托大数据,以云计算为基础架构,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以"两个面向"(面向政府决策,面向公共服务)为主线,按照"统一规划、顶层设计、业务重组、全面共享、需求主导"的总体思路,打造"一张网络,一个中心,两个支撑平台,多个协同应用系统"的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建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服务型"网上政府",显著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集成式网上公共服务,全面实现"智慧鄂州",为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
1、建设"一张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是延伸政府管理与服务触角的基础性保障。加速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环境的优化,实现电子政务外网"横联部门,纵向到底"的全域覆盖,不断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资源和集约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支撑平台及重点行业市级应用支撑节点服务功能,为基层政务部门提供多种方式的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服务。基本实现《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市级和区级(功能区)的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
2、建成"一个中心"
在有效整合我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建设"城乡统一、规模适当、绿色环保、安全稳定"的"一个中心"(数据中心),各大应用系统部署在数据中心。作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硬件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区级政府及各部门不再统一或者分散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中心,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力争实现统一建设和共同使用。
3、建成"两个平台"
打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四统一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软件,分级推进),建成"两个平台"(安全保障平台、通用构件平台),为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区级政府及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应充分共享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平台和电子政务通用构件平台等基础平台。基本实现《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平均达到80%,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范围达到90%。
4、建设"多个协同应用系统"
建设一批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的电子政务协同应用系统。区级政府及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应根据实际需求充分共享市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基本实现《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的各项建设目标:80%的市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线提供,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在线申请和状态查询,80%的常用公共服务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全市各级政务部门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实时接受群众在线留言、投诉和建议,应答办理率达到100%。政务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应急管理信息100%可推送到全市公民所持有的移动终端。
(三)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先行原则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是以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为基础,对全市电子政务系统的一种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总体设计。其本质是对电子政务系统内职能部门、业务流程、流程节点、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支撑软件设施、应用子系统等所有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整体描述,是对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的全景描绘。
2、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同步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将城市政府的信息化进程与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紧密结合,将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贯穿于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借助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3、"四位一体"全面共享原则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统一的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四位一体"的全面共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享、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共享、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共享),应用服务系统可支持或可扩展支持各类网络终端,建立电子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平台。
4、需求主导、保障安全的原则
贯彻"以民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应用理念,以满足履行政府职能需求和社会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打破部门界限,整合网上政务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一站式服务"。加强安全保密技术体系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和系统管理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地址和域名的要求,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政务外网应覆盖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系统的所有行政部门和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事业单位,实现市、区(功能区)、乡镇(街道)、农村(新社区)的"四级"全覆盖,为政务公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平台支持。市直各部门今后要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行横向连接,已建(租)的部门外网尽快与全市统一的外网并轨。市直各部门纵向传输外网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同时鼓励使用全市统一的外网实现纵向传输。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与省级、中央级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
(二)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
根据湖北省对云计算应用的总体部署,依托省级政府云计算中心或独立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政务云计算中心),部署"云操作系统",实现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宽带资源的虚拟化管理,为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全面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存放、统一维护和全面共享,为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即服务"(DaaS):让授权的职能部门都能通过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获取本部门需要的数据;逐步实现若干个职能部门间专题业务数据的局部共享;当前难以集中统一存储的数据可采用数据交换的方式满足综合业务应用需求。各大应用系统应尽可能调用数据中心的公共数据。
(三)建设全市统一的支撑平台
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电子政务通用构件平台、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平台等,部署在"云计算中心",为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
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通用构件平台,统一开发部署急需的通用政务构件,或直接调用省级电子政务系统中可共享的通用政务构件,避免常见功能模块的重复开发建设,为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通用应用程序访问接口(API)。
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平台,通过对底层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基础安全服务的无缝集成,将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扩展为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实现与业务逻辑的有机整合。
(四)建设一批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
在梳理部门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的基础上,依托全市政务数据中心,对已建和已经部署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纵向系统内、横向部门间及跨地区协同业务的开展,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整合服务资源,积极推进面向公众服务的跨部门业务协同处理系统的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
在未来,我市将逐步建设主要包括政府与政府间的G2G系统,政府与政府雇员间的G2E系统,政府与企业间的G2B系统和政府与公民间的G2C系统在内的综合应用服务体系。重点围绕政府在公共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的主要需求,对部门、单位的"专网"、"内网"等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建设一批跨部门的、协同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系统,形成全市统一、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在政府与政府间的G2G系统、政府与雇员间的G2E系统的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推行无纸化办公、科学决策和各职能部门的协同治理,逐步实现精细化、数字化、实时化的动态绩效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食品药品、物价、投资、市场、舆情、疫情、重点污染源等方面的综合电子监测监管系统建设,最终建成联合执法机制和协同执法平台,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在政府与企业间的G2B系统、政府与公民间的G2C系统建设方面,重点整合人社、民政、计生、公安等多个有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和应用,打破职能部门分割界限,提供"一卡通"式便民服务。逐步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网上并联审批,以及市、区(功能区)和新社区的联网审批,逐步拓展行政审批事项的范围,逐步实现审批全过程的无纸化运行,最终建成全市统一、覆盖城乡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无缝对接线下(政务服务中心)和线上(网上审批平台)两个服务窗口。
四、重点工程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工程包括"网上政府"引领工程、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电子政务支撑平台优化工程、政务效能提升工程、城市管理畅通工程、社会管理升级工程、市场管理优化工程等七大工程。
(一)"网上政府"引领工程
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我市政府门户网站,面向企业与居民,设计搭建界面简洁、内容丰富、直观易懂的导航界面,以模块嵌入方式,分期分批集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网格化管理等模块,搭建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网格化管理、电子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上服务平台。具体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平台搭建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网格化管理等功能网上运行、融合互动,将服务窗口延伸到已建成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二是拓展完善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70%以上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办理。最终在政府门户网站上集成和整合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公民和企业在线办事的网上窗口。
1、建设行政审批系统
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原有的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具有政民互动、信息公开等功能的行政审批系统。原有行政审批系统将进一步拓展,在突出预许可、容缺受理等特色的前提下,由单一的行政审批服务网络转为集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咨询投诉、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统一平台;以环保、地税、工商和国土等部门为突破口,分期分批实现部门审批业务网上办理,实现行政审批系统与网上办税、城乡一体化税收网格管理等系统的对接。以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基点,不断延伸服务窗口,打造外网申报、后台审批、横联部门、纵贯乡村的"全域鄂州"网上审批服务系统。
2、建设智能便民服务综合信息系统
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网上自由申请、后台限时审批、社区现场领证。依据居民需求变动,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救助等领域拓展服务内容。根据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同步扩大服务范围,开通水、电、气等代收代缴网上付费业务。原有的民政在线服务系统、居民综合医疗服务系统、社会保障一卡通系统均可集成至便民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便民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
3、完善公共资源在线交易系统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在整合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职能、平台、规则的基础上,建立集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土地和矿业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于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在线系统,实现公众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监督三大功能,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执行及监管效率。
4、完善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作为湖北省社会管理创新的试点单位,我市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网和专用网络已经初步建成,初步实现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效用最大化有赖于系统的拓展和完善,包括公开网格化动态信息和网格员服务范围、联系方式,开展网格员上门服务;开通网上和短信通道,拓宽群众表达合理诉求途径,实现部门联动并限时办理;推动系统与工商、人社、公安、房产、民政等部门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建设网格管理员GPS定位等子模块;实现市、区(功能区)、新社区的三级覆盖。
5、建设城乡一体电子监察系统
整合监管力量,延伸监管触点,建立电子监察监管中心,构建行政职权运行暨廉政风险防控在线监察体系,推进电子监察由单一的行政审批领域向各类行政职权和重要领域拓展,强化对行政职权、工程项目建设权、公共资金管理权、公共资源交易权等各项权力运行以及公共服务的全程监察、动态监控和智能防控,强化对"网上政府"服务事项和管理进程的在线监察、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评估,推进电子监察系统由市向区(功能区)和新社区延伸,实现"全网、全域、全天候"监察,有效改进监察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防控能力,促进阳光运行,推进廉洁高效政府建设。
(二)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有效整合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机房、各类网络基础设施、各类服务器和各类计算机),建设统一的政府云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全局共享;建设目录数据库、共享框架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
目录数据库主要包括元数据、政务叙词表、分类体系与编码数据;共享框架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基础设施和产品等六类,六类数据库中关名称、编码等具有标识性和基准性特征的基础信息,应在所有政务部门间共享使用。
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社会管理与保障信息库、教科文信息库、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信息库、城市基础设施与住房信息库、市场监管信息库、卫生和食品药品信息库、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库等,以上业务信息资源应依据履行职能的具体需求,以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形式在相关政务部门间共享使用。
(三)支撑平台优化工程
不断完善和优化电子政务通用构件平台,实现电子政务资源效用的最大化。通用构件平台分为基础构件库和政务业务构件库。基础构件库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数据交换、数字资源管理、用户管理、门户平台等基础构件。政务业务构件库包括公文传输、表单定制、图表工具、流程定制工具等业务构件。
不断完善和优化包括统一信任服务、统一授权服务、统一密码管理、网络安全防御、可信时间戳服务和可信网络管理在内的安全保障平台;建立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推进以涉密、敏感信息加密保护、电子认证、电子政务密钥管理基础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密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基于数字证书的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服务体系,通过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访问权限控制等服务,保障电子政务用户的应用安全;逐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
(四)政务效能提升工程
6、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依托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智慧化。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信息综合查询、决策分析、决策指标体系管理、决策模拟仿真等功能。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应与电子政务网、重要应用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从而获取智能决策所需信息。
7、建设政府远程移动办公系统
在充分对接已有政府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政府远程移动办公系统。该系统将智能手机、无线网络、OA系统三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任何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的无缝接入,并能够连接政府原有的各种IT系统包括OA及其他各类个性业务系统,具有在手机上实现移动批阅文件、公文流转、公文签发、实时查询会议通知和内部公告等功能,提高政府内部办公效率。
8、建设电子绩效考核信息系统
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根据我省对全市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统一要求,建立市、区(功能区)、新社区三级考核体系,形成自动化记录、考核、统计、分析的绩效考核模式。重点开发绩效考核配置、考核数据实时采集、指标数值动态统计和领导实时督查等功能。电子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需要与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以及后续建设的行政职权运行暨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9、建设在线民意采集分析系统
在线民意采集分析系统主要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利用信息技术主动采集市民以网络言论形式表达的各种利益诉求,实现民意的被动吸纳向民意的主动抓取转变,实现民意的线下采集向民意的线上线下联动采集转变。在线民意采集系统应包括在线民意信息实时抓取、在线民意变化趋势、在线民意变化路径、重点领域的在线民意、重点人员在线言论采集、在线民意引导、决策支持与评价等功能。
(五)城市管理畅通工程
10、建设城乡一体智能规划系统
在数字鄂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城乡一体智能规划系统,运用GPS技术、三维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城乡一体智能规划系统包括规划公示可视化查询、规划业务会议、规划三维仿真、用地红线划拨、智能控规、智能报批、协同办公等模块。
11、建设城乡一体数字城管系统
通过将物联网技术、GIS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嵌入城市管理,整合已有的数字环卫系统,建设城乡一体数字城管系统。城乡一体数字城管系统包括业务短信受理与推送、业务督办考核、业务协同办理、实时视频监控、车辆GPS管理、违章建筑管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等重点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视化、动态化、实时化和全民化。
12、建设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
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私人车辆纳入信息收集范围,以实现区域道路联网监控。该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和出行信息系统、公共客运调度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交通管理信息的共享,推进城区交通管理、监控、调度、服务与应急处理等业务的整合和协同,全面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13、完善数字鄂州地理信息系统
升级和完善数字鄂州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矢量、影像和三维数据的实时更新。不断更新和完善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航天航空影像数据库等。设计研发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和位置与导航服务两大模块。地理信息数据交换模块可以通过服务聚合方式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相关服务。位置与导航服务模块实现对GPS、北斗等导航终端设备的移动目标进行定位跟踪、监控调度、报警处理、轨迹分析等。
(六)社会管理升级工程
14、建设城乡一体应急管理系统
城乡一体应急管理系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工具,"横向到社区、纵向到乡村"的城乡一体应急管理系统的建成能有效支撑政府决策部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前置预警、动态监测、决策仿真、资源协调和快速处置,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城乡一体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警监测、信息采集和共享、仿真决策、资源协调、监督评价等重要模块。
15、建设城乡一体信用信息系统
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城乡一体的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信息系统。城乡一体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市信用信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能够实现自然人、法人、服务、产品信用信息的在线查询。城乡一体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产品信用信息、政务信用信息等重要内容。
16、建设城乡一体智能环境保护系统
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整合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环保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等,建设城乡一体智能环境保护系统,打造立体化、智能化的环保领域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全市环境状态的实时监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全力打造"灵秀鄂州"、"幸福鄂州"。城乡一体智能环境保护系统包括"三区控制"(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建设区)、全民环保、重点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智能环保执法、应急指挥等重要模块。
17、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个人住房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房屋登记数据为基础,基于房屋登记管理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平台,建立住房信息系统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个人住房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查询。该系统主要由住房保障、交易登记、产权产籍、地理信息、维修资金管理等模块构成。
18、建设"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在整合和优化各职能部门咨询、举报和投诉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便民、高效、权威的热线服务体系和处理机制。除110、120等报警和应急电话外,我市其它政府服务热线全部整合到"12345"服务热线,建成"一号对外"的服务热线。政府通过该综合服务台集中受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投诉,提供政策法规、城市指南、办事指南、投资指南及查询有关部门职能范围等咨询服务。
19、建设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查询系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馆藏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通过政府网络平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依托市电子政务专网,由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实施电子公文在线接收,使市综合档案馆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及市直各单位的档案数据统一到此系统平台,以达到档案数据资源共享。
(七)市场管理服务优化工程
20、建设移动税务服务系统
移动税务服务系统整合纳税服务信息网站及数据库、税务部门工作者移动税务终端、纳税人移动税务智能信息终端,将现有税务信息系统与移动税务服务系统无缝衔接,形成税务部门和纳税人实时互动、即时获取及反馈信息的推送式信息服务模式。纳税人可以随时获取最新涉税信息,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申请报税时间,完成移动税款支付;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录入纳税信息,提高工作质量。
21、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系统
基于基础共享数据库,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科技创新服务系统应包括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科技合作、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专业技术、投融资、成果交易、企业培训、人才培训等重要功能。
22、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系统
中小微企业服务系统旨在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小微企业服务系统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项目咨询与合作、项目融资担保、市场开发与推广、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系统建设包括政策法规、项目申请、在线办公、企业培训、人力资源、企业信息化管理、知识产权、协作交流、融资担保、产品推荐等重要模块。
23、建设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
利用RFID、GPS等信息技术,建设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对食品药品产供销整个产业链全程监控,真实记录、收集、分析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全面即时共享,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政府部门保障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包括监管执法、溯源追踪、检验检测、信用管理、应急处置、协同办公等功能。
24、建设网络商品交易管理系统
依托共享数据库建设网络商品交易管理系统,实现市级系统与省级、国家级系统的无缝对接和互联共享,全方位、全地域、全天候监管网络交易行为,识别和查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营造和谐的网络交易环境,提高工商部门网络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网络商品交易管理系统包括营业执照电子标识备案、网络商品交易溯源、网络交易信用监管、网络交易投诉、网络交易案件处理、三方互动等模块。
25、建设智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智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旨在整合我市境内主要的旅游景点,为旅客朋友提供全面、直观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载体发布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信息。智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能够为游客提供包括观光、购物、餐饮与住宿等一体化的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我市旅游相关信息。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重要景点优先试点的方式。
五、实施安排
在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前,首先开展顶层设计,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具体内容包括:贯彻落实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构建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电子政务的业务参考模型;系统分析电子政务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模型和层次结构模型;系统分析政府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电子政务的信息结构模型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型。
(一)近期实施工程(2013年-2015年)
电子政务建设近期(2013年-2015年)实施工程:
2013年底: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网上政府"引领工程中的建设行政审批系统(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建设智能便民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由市综改办牵头)、完善公共资源在线交易系统(由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牵头)、完善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由市综治办牵头)、建设城乡一体电子监察系统(由市监察局牵头);社会管理升级工程中的建设城乡一体信用信息系统(由市政府金融办公室和市人行牵头)。
2014年底:电子政务支撑平台优化工程(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城市管理畅通工程中的建设城乡一体数字城管系统(由市城管局牵头)、完善数字鄂州地理信息系统(由市规划局牵头);市场管理服务优化工程中的建设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建设网络商品交易管理系统(由市工商局牵头);政务效能提升工程中的建设电子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由市目标办牵头)。
2015年底:政务效能提升工程中的建设在线民意采集分析系统(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社会管理升级工程中的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管理系统(由市房产管理局牵头)、建设"12345"政府服务热线(由市政府办牵头)、建设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查询系统(由市档案史志局牵头);市场管理服务优化工程中的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系统(由市科技局牵头)、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系统(由市经信委牵头)。
(二)中长期实施工程(2016年-2020年)
政务效能提升工程中的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建设政府远程移动办公系统(由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社会管理升级工程中的建设城乡一体应急管理系统(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建设城乡智能环境保护系统(由市环保局牵头);城市管理畅通工程中的建设城乡一体智能规划系统(由市规划局牵头)、建设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系统(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场管理服务优化工程中的建设移动税务服务系统(由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牵头)、建设智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由市旅游局牵头)。
从长远来看,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将全面向智慧政务迈进,依赖信息技术实现主动、高效、个性化公共服务,在泛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利用多元的信息接收设备, 将政府服务嵌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智慧政务不再单纯地依赖公民的信息能力, 而是通过对弱势群体的需求响应、数字鸿沟的降低、电子易用性的提高、促进文化融合共生等方式推动包容性电子政务的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电子政务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构。适时完善充实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就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及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二是建设强有力的电子政务管理主体,强化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具体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协调和管理。三是提升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聘请相关专家组成电子政务工作专家组,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实行科学决策。
(二)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监理、验收管理等制度。加快制定出台《鄂州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现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工作的高效化、科学化,杜绝盲目建设、重复投资,确保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二是建立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提高电子政务的使用效率,为提高政府管理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支撑。三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求,围绕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规章制度,重点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共享、电子认证服务管理、项目绩效评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执行是电子政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遵循国家、省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技术、管理和业务等标准规范体系,逐渐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与行业标准为补充的相对完善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规范。一是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标准,重点是完善网络构造标准、政务数据资源交换标准、统一的法人数字证书标准、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和电子政务安全保密标准。二是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执行评估制度。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依据国家和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规范(相关参考书目附后),对全市电子政务新建项目进行评估,确保新建电子政务项目的规范性、兼容性和共享性。
(四)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按照"信责对等"的组织准则,制定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清晰划定各类涉密信息,明确界定各类信息权限。二是建立严格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测评体系、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等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三是健全灾难恢复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四是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评估,设计安全规划和安全方案并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五是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应采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系统。
(五)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投资保障和约束机制。财政部门要根据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需要,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保证专款专用。重点保障全市统一共享平台、统一应用系统和整合共享项目投入。二是对各部门电子政务实行项目申报、评审等制度,合理安排资金。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审核把关、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具备条件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维,探索企业对合适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增殖开发和运营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六)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的人才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对电子政务体系内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特殊需求,加大对农村新社区电子政务应用人才基础业务培训的力度。二是大力引进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三是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尤其是电子政务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电子政务应用推广、重点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智库功能。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和开放引进力度,突破性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