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结账年,也是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起步年。做好2010年城镇经济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当前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经济发展,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和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扩大内需,努力提高总量,促进产业倍增,推进城乡统筹,不断改善民生,实现孝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过5亿元企业达到2家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40%以上,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0个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工商税收过千万元的乡镇增加到15家以上,其中过2000万元的达到3家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COD减排3%,SO2减排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456人以内。
二、千方百计扩大总量,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3、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围绕中央投资的安排重点,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等领域,抓紧谋划和申报一批新项目,力争全年新编入库项目达到100个。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确保争取中省项目资金超过3亿元。
4、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和完善招商小分队工作机制,瞄准“三大、三新、三型”(大品牌、大企业、打财团,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环保型、循环型、集群型)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按照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倍增计划,定向、定量、定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引进一批带动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同乡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抓好回归工程。借鉴“上海-昆山”模式,积极做好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工作。力争全年引进项目200个以上,引进资金140亿元以上,其中到位内资30亿元以上,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引进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3个以上。
5、不断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各商业银行研究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信贷办法,创新借贷产品,优化审贷模式。筹建并规范运行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培育壮大金融市场,鼓励和规范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引导和支持各商业银行将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本地放贷。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尽快将金誉信用担保公司的实有资本金扩大到1亿元,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力争年末各项贷款净增35.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5%。
6、科学引导民间投资。把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激发民间投资的市场活力。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原则,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一切产业和领域。以长兴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南大实业投资公司和永成工程公司为平台,建立以财政性投入为引导,以民间资本为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融资新机制,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BOT、BT融资等形式投资区内项目建设。主动为民间投资项目共享公共服务创造条件,综合运用财税和产业政策,保障民间投资获取合理收益,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快速发展。[Page]
7、全力抓好项目落地。大力推进“三个六十”工程,促使60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投产见效、60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建成完工、60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领导衔接重点项目制度和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制度等项目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产业倍增
8、坚持壮大工业支柱。将生活用纸、家俱建材、医药食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列入产业倍增计划,壮大产业规模,实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进纸业倍增计划。加快金红叶一期、维达四期、恒安二期、保丽牛皮卡纸一期项目建设步伐,力争项目尽快投产;力促中顺三期和森源纸业后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支持诚信金泰、源丰纸业、雄鑫包装等纸箱生产企业增资扩能,满足区内生活用纸生产企业产能扩大后对包装物品的需求。加大新型装饰装潢材料产业园建设协调服务力度,争取相关企业早日进园落户壮大家俱建材产业集群。借助市光电子产业集群作为省重点产业集群的平台,积极争取省级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桑夏太阳能、松林光电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支持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9、突出发展建筑房产。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筑大区向建筑强区转变。力争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对外建筑输出人数达到11万人,劳务纯收入达到16.5亿元,一级资质企业达到2家,二级资质企业达到8家。
10、不断活跃商饮旅游。
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政策,充分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加大对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扩张连锁经营规模,大力发展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促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抓好以城区特色商业街为龙头的商品流通业,以市场体系为龙头的市场贸易业,以存量资产为主体的房屋租赁业,以特色餐饮为龙头的饮食业。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经销单位到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和展销活动。增设家电下乡补贴城区兑付网点,推行经销商垫付补贴方式。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孝商、中百、金润等商贸企业到农村集镇、中心村增办连锁超市,建立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完善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业流通网络。积极扩展“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消费品、农资、药品、图书同网流通。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天紫湖生态度假区、融兴度假村、嘉沦河湿地温泉等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楚荣生态农业观光园、天姿生态农庄等以农家乐为主打的旅游资源;支持深航国际酒店、新宏基商务休闲会馆、锦城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鼓励舒氏万事达酒店、锦怡大酒店、王朝大酒店等提档升级;充分挖掘孝文化内涵,规划西湖桥、叶家庙等孝文化旅游景点。积极扶持区内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引进外地旅游企业到我区设置分支机构。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推广我区名胜景区和旅游线路,全面提升我区旅游产业营销能力。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7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9.4%。
11、加快构建物流体系。依托现有京珠、福银、沪蓉高速,107、316国道和在建的孝汉大道、楚孝高速、汉孝城际铁路等物流通道,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流通领域的大公司、大集团,逐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规划建设纸品物流园区和南方大市场,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逐步将水产品、生鲜瓜果蔬菜纳入冷链流通体系。拓展南大“两水”市场经营范围,将其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筹建肖港小香葱和祝站特色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现代农业物流园。尝试建立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孝商、中百、武商量贩等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农商对接”、“农超对接”。[Page]
四、坚持城际城乡统筹,不断加快城镇建设
12、加快“三三”工程步伐。协助推进“三河连通”工程、“三湖”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和“三条快速通道”(孝汉大道、孝楚高速公路、孝汉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对“三三”工程沿线沿边城镇布局、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推动城际城乡统筹发展,缩小与武汉市和孝感主城区的发展差距。
13、加快园区建设步伐。集中力量加快孝南经济开发区建设,确保完成“七个十”(10条道路、10万平方米绿化带和10公里电网、路灯、下水道、自来水、天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沿新华南路、好龙路、福广东路、仙女湖周边及长兴路、长兴三路储备土地6000亩以上,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3亿元,财政收入2.8亿元。加快开发区三产业发展步伐,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乡镇进入开发区兴办“园中园”政策,不断提升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14、加快城区改造步伐。加快老?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完成长征南路桥、玉泉南路桥、城隍潭桥以及北岸沿河大道建设,拉通长征南路和玉泉南路至316复线的连接线。配合搞好三里冲沟、槐荫广场、后湖冲沟、沿河大道等改造工程,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做好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廉租房建设工作。鼓励街道抓住老城区改造、片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的契机,超前谋略,科学规划,及时调整街域经济产业布局。
15、加快村镇建设步伐。抓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逐步配套完善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突破性发展农村公交,借助国家大力开展汽车下乡的契机,逐步构建村、镇、城区三级客运网络,在有条件的乡镇试行客线班车公汽化运营,切实降低农民群众出行成本。深入推进“新市民工程”,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有序进行小城镇房地产开发,推广西河“新景园”模式,加速小城镇建设和村庄集并。尝试改革户籍制度,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在就业、就学、就医、入伍和社会保障方面提供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服务,彻底消除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征地补偿款中安排部分资金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对被征地农民优先进行免费劳动技能培训,使其早日实现就业。力争城镇面积新增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新增1.2万人。
五、健全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1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城镇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重大政策,督办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区城镇经济领导小组负责加强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搞好企业用电、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任务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17、鼓励支持争先进位。
鼓励乡级经济发展。继续加大对发展乡级经济的奖励力度,对乡级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2500万元、3000万元的,分别奖励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30万元;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10、20、30个百分点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以上两项奖项不重复计算,以奖金数额高的一项为准。对新进入全市乡镇20强行列的乡镇奖励10万元,保持全市乡镇20强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新进入全市进位最快的乡镇奖励10万元,保持全市进位最快的乡镇奖励10万元。奖金直接奖励给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Page]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扩大到300万元,研究出台具体的管理使用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公开上市,对已和证券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的企业,在辅导期内每年给予财政补贴50万元。对新成长为规模企业或上交税收首次突破1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或上交税收首次突破5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或上交税收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或上交税收首次突破5000万元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奖励。对税收贡献大户,继续执行孝南发〔2009〕8号文件的相关规定。以上奖项不重复计奖,以奖金数额高的一项为准。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工业企业获批实用新型专利的每项奖励1万元,获批发明专利的每项奖励5万元,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发明专利表彰的另奖励20万元。获得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的,区级按1万元、8000元、5000元,市级按5万元、3万元、1万元,省级按20万元、10万元、5万元,国家级按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给予奖励。对取得科研成果的工业企业,经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对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对获评国家级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获评省级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区财政新增科技三项经费1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活动。
鼓励争创精品名牌。对新获中国名牌、湖北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对新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获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国家级给予10万元奖励,省级给予5万元奖励;对新获“QC”小组成果表彰的企业,国家级给予1万元奖励,省级给予5000元奖励;对新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对新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
鼓励扩大外贸出口。对2009年底以前有自营出口业务的工业企业,以2009年实际出口额为基数,每超额出口100万美元,奖励2万元人民币。对今年新增外贸出口工业或贸易性企业,每出口100万美元,奖励2万元人民币。
鼓励争取中省投资。从2010年起,按本年度计划争取中省投资项目额度的1%,在区财政预算内列支项目前期费用,除用于区主抓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各地各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合理调整完善争取项目资金奖励办法,充分激发各地各部门向上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
18、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问责、问廉、问效”的“三问”制度,对履行岗位职责,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实施重大项目的责任、廉洁、绩效进行综合考察。对不履行、不积极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效率低下、造成损失,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给予责任追究。搞好“招、建、管”衔接,全程全方位为企业服务。狠抓“三集中”管理,加强管理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加大工作力度,在“集中审批”、“集中执法”方面实现突破。禁止区直部门向工商企业收取管理费。进一步加大打击“四霸六强”力度,重点打击干扰和破坏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行为,切实为城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