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2.86万亿元,环比多增2.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当月社融增长势头强劲。伴随3月份新增社融大幅攀升,3月末,存量社融增速显著加快至10.7%,创近10个月以来新高。同时,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出约9500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超出预期,同比多增5777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3.7%,创近33个月以来最高。信贷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3月末,M2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反弹0.6个百分点,创1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量的增长超出预期——这是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给人的直观印象。那么,结构变化如何呢?
从贷款结构上看,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信贷都有所提高。其中,3月份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800亿元,一季度总量弱于历史同期。企业贷款中,票据融资回落,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近2000亿元,表明伴随市场信心恢复,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政策持续加码,企业的真实融资需求逐渐恢复,这也与PPI增速回升带来的盈利改善相匹配。
不过,从一季度整体看,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加快,主要归因于票据融资和企业短期贷款“冲量”,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多增1200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显示当前企业投资信心、银行风险偏好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认为,总体来看,3月份和一季度贷款虽然高于预期,但仍有“早放贷、早收益”和人为“冲贷款”的痕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银行表内贷款增长更多体现为企业短贷的这一特征,在货币供应及银行负债端的表现,就是企业活期存款多,M1增长相比M2更快。今年一季度企业存款同比多增1.54万亿元,而2018年一季度则是同比少增1.4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M1同比多增1.62万亿元,而M2同比多增只有1.3万亿元。
3月末,M2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0.4个百分点。王青认为,一方面,当月流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大幅增加,贷款派生存款能力相应增强;另一方面,3月适逢季末,财政支出加大带动财政存款下降约7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逾2000亿元,财政存款下降将带动M2增速上扬。社融方面,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鲁政委认为,一季度社融大增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监管层鼓励小微融资以及融资成本下降预期导致企业短贷大增,同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支撑居民长贷,基建反弹支撑企业长贷;非标融资边际好转;地方专项债提早发行,截至3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7.81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0.4%。
这些因素在未来是否会持续推动社融反弹?陈健恒认为,地方债的前置发行确实会在上半年支撑社融和财政支出,但进入下半年,地方债发行开始减少,会重新拖累社融增长。
总体来看,3月份社融、信贷和M2增速均大幅改善。王青认为,这表明前期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明显,各类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体现。考虑到伴随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发电量、铁路运量等各项微观指标也显示近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和,3月份金融数据大幅反弹或促使监管层调整货币政策边际步伐。
公开市场方面,截至4月12日,央行已连续17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目前看,ROO7小幅回升,货币边际略有收敛。4月17日将有367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叠加税期影响,流动性较4月上半月相比开始趋紧。招商证券宏观研报认为,届时,需观察央行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冲,再进一步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边际变化。
在社融数据有所回暖的情况下,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进一步放宽流动性的必要性下降,但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存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可能是近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