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要求缩减赤字 当事方坚持强硬态度 欧意财政预算分歧僵持不下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8-11-13 07:37:04 访问人数:13953

    欧盟委员会认为意大利政府提交的预算法案存在明显偏差,基于较为乐观的经济预期起草的预算草案终将引发系列危机;意大利方面回应坚决,称不会改变预算草案。此次欧意预算之争再次显示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近期,欧盟委员会与意大利就2019年预算草案的分歧一直僵持不下,欧盟委员会认为,意方预算以较为乐观的经济前景为基础,将进一步加重国内财政负担,并将对欧元区整体稳定造成冲击。随着欧盟委员会要求其修改最终草案的期限临近,意方强硬态度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预算偏差”,甚至将触发欧盟财政纪律的处罚程序。

    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经济预测报告指出,当前欧元区公共债务规模有所缩小,失业率持续下降,整体欧元区公共赤字仅占GDP的0.8%,但欧元区经济运行风险犹存,特别是意大利经济萧条趋势仍将持续,并将威胁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欧盟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意大利对其经济增长预期过于乐观。据欧盟预测,意大利2019年经济增速仅为1.2%,低于意政府此前预计的1.5%;2020年的经济增速也将仅为1.3%,并非此前预测的1.6%。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以“预算存在偏差”为名否决了意大利提交的2019年预算草案,指出意大利以“增加支出、刺激经济”为导向的预算法案将加重其国内债务负担,进而冲击整个欧元区的稳定,要求意大利政府未来3周内提交一份新的预算案。意大利副总理迪马约随即强硬回应欧盟委员会,称不会改变这份预算草案,坚持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至2.4%。被欧盟视为“可靠对话者”的意大利温和派财政部长乔瓦尼·特利亚也称,欧委会此次发布的预测存在技术缺失与片面性,但仍然希望与欧盟保持建设性对话。

    此次欧意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欧盟委员会认为在意大利政府提交的预算法案中存在明显的偏差,基于较为乐观的经济预期而起草的预算草案终将引发系列危机,意方对欧盟“减赤纪律”的挑战也将再次冲击欧盟规则。对此,欧盟经济事务专员莫斯科维奇指出,当前,欧盟委员会的经济预测与意大利政府的预测存在差距,据最新经济指标显示,意大利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有所恶化,将影响其未来的系列预期。根据欧盟的规定,意大利2019年应将结构性赤字GDP占比缩减至1.2%,并继续逐年削减赤字直至达到盈余状态。

    有分析认为,此次欧意双方围绕预算问题持续博弈再次显示出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对意大利政府而言,希望通过增加支出提振经济,欧盟委员会则担心以“刺激经济”为导向的预算草案将加剧意债务负担,进而威胁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金融市场也对意大利2019年的预算草案作出了反应,意大利的借贷成本近期大幅上升。受此次欧委会对意经济前景与债务形势的消极预期影响,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盘中高位3.4%。对此,莫斯科维奇说:“在某种情况下,意大利债券收益率上升对支出的冲击将比意政府预期的更大。投资者将对意大利偿还债务的能力失去信心,可能引发类似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灾难。”

    有法国媒体认为,未来,欧意双方的预算博弈仍将持续,欧委会此次发布的相关预测报告将为欧盟执行机构此后敦促意方遵守财政纪律提供支撑。按原计划,意大利需尽快再次提交符合欧盟规定的修订预算草案,欧委会也希望进一步缩短欧意预期差距。对此,莫斯科维奇认为,欧委会将继续捍卫欧盟规则,做好相关的规则解释,并做到弹性、灵活。同时,对于意大利的经济前景,欧盟委员会高层也不是唯一发出警告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也对意经济发展前景表示悲观,并警告称,意大利需把削减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作为一项优先任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提醒,意大利借贷利率的上升或将引发外溢效应。

    在对意大利预算草案争执持续不断的情况下,人们也联想到了法国的结构性赤字风险。总体而言,欧委会基本认同法国经财部提交的预算法案与经济展望数据,即预计法国2018年与2019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为1.7%和1.6%,但欧盟机构对法国的结构性赤字仍持担忧情绪,据欧委会预测,法国2018年减少债务的GDP占比将接近零,2019年为0.2%。根据预算规则,法国每年需至少减少约0.6%的结构性赤字方可逐步抵消超过GDP60%的结构性债务,这对于刚刚脱离“过度赤字程序”的法国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无法减少结构性赤字,法国也将再次面对如意大利当前一样来自欧盟的高强度监管。(经济日报驻巴黎记者 李鸿涛)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