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
微电解——生化法处理难解有机废水技术
来源:苏州节能在线
1.工艺流程:调节池—微电解预处理—缺氧水解—好氧曝气—二沉池。
2.基本原理:微(内)电解法是利用铁—碳粒料在电解质溶液中腐蚀形成的微(内)电解过程来处理废水的一种电化学技术。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Fe+2是一种吸附、包容和络合能力相当强的混凝剂,故微电解法的特点是作用机制多,协同性中,综合效果显著,脱色效果好,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与二级生化处理匹配性好,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其COD去除率可达20~60%,脱色率在50~90%,采用专门的高效微电解床其长期运行效果更好。
生化处理采用水解—好氧工艺。水解是利用兼性的水解产酸微生物将难降解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使一些环状结构物质开环分解,使一些双键不饱和发色基团断链,进而转化成为易于降解的低级脂肪酸,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其特点是不仅可去除COD,具有脱色效果,而且可显著提高后续好氧生物处理的效率和深度,同时因为不会产生恶臭气体及沼气,停留时间相对也较短,也不必控制绝对无氧条件,因此这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卫生,易于操作的生化处理工艺,再配合好氧曝气处理来大幅度去除有机物,使出水达以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生化工艺的化工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0%左右。
3.关键技术
微电解床和水解池的设计与控制。
适用范围
染料生产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