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多措并举培植回归创业人员

来源:暂无 时间:2014-06-23 访问人数:2699

   近年来,革命老区宜都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精心打造“人才回归、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回归创业”工程,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现拥有3.5万回乡创业人员,涉足机电、建材、纺织、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近1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税金1.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3万人。

   一、解放思想,掀起回归创业高潮

  (一)解放思想“引”回归。近年来,该市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转移输出劳动力6万人次,现金流量5亿元以上。为抓住这一蕴藏的巨大创业能量,他们结合在全市开展的“人文环境大家谈”、“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思想大解放”活动,在全市破除守土恋家的陈旧思想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掀起“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题的全民创业高潮,重点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实现“劳务经济”向“创业经济”的大转型。

  (二)营造氛围“促”回归。一是媒体宣传。在市电视台、《三峡日报》、政府门户网站开辟“励志之路”、“创业之星”专栏,对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讴歌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枝城镇“打工仔”彭泽民2009年回乡创建机械制造公司,2013年公司实现利润470万元。二是典型带动。用农民身边的典型鼓励、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者、成功人士返乡就地创业。在广东从事缝纫加工业10年的姚家店乡张家冲村村民李小红,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在网上看到彭泽民回乡成功创业的典型后,2009年毅然回乡办起了隆昌制衣有限公司,年出口产品500万件。三是政府推动。市级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500万元回乡创业扶持奖励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发展。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宜昌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由市财政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3万元的资助。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宜昌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的奖励。

  (三)真情感召“唤”回归。逢年过节,“四大家”领导按照每年更新、编印的《宜都籍在外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名录》,带队慰问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商界能人,赞赏他们的创业精神,宣传家乡投资环境,推介优势项目,鼓励返乡投资兴业。在真情的感召下,张忠华2010年在陆城孙家河投资建成金光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张金国租赁高坝洲镇原茶店小学投资建厂。同时,对已落户的回归创业者在经济上给待遇、政治上给荣誉。

  (四)出台政策“保”回归。出台《宜都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宜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土地使用、证照办理、税费收缴、资金扶持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落户企业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和地方留存部分,实行三免两减,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减半,减免和优惠部分,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环保设施投入,做到对返乡创业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努力为在外务工有成人士回乡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

   二、创新思路,打造回归创业工程

  坚持思路创新,多措并举,拓展领域,破解难题,打造回归创业工程,发展“回归经济”。

  (一)搭建平台。一是培训平台。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思路,充分发挥市农广校、市职教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以及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作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长、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其就业、择业能力。目前,年培训城乡劳动力1万人,累计转移9.6万人,为推进回归创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二是园区平台。按照主体功能分区、产业聚集的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开辟机械加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四个中小企业创业园,鼓励有资金、有技术、会管理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当老板。鑫鸿华太阳能有限公司、键科(宜昌)实业有限公司等均已落户园区。目前,创业园已吸纳回乡创业人员和本地民营业主1万人,在建和签约项目近50个,协议投资60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建成投产的回归项目有6个,另有两个投资过亿元的回归项目即将投产。三是融资平台。为帮助回乡创业人员解决“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我们成立了宜都中小企业促进会,政府出资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力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项目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华阳化工是一家生产防紫外线吸收剂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日本。但由于资金短缺和场地限制,规模扩张不快。2008年,这家公司通过中小企业促进会获得开发银行贷款1000万元,建成国内最先进的GMP生产车间,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宜都华益气动工具有限公司则在中小企业促进会的帮助下,与一家台资企业合作,产能由1万件提高到5万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

  (二)拓展领域。一是坚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坚持陆城、枝城“双城联动”,回归创业企业积极参与城镇水、电、路、通信等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引导回乡创业人员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机遇,鼓励、支持、引导他们积极投资新农村建设,参与通村公路硬化、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建设、养护工程,真正让他们参与一个项目,就成为一个市场主体,就注册一个公司。三是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立足我市丰富的柑橘、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优势,引导回归创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他们做大做强。截止目前,回乡创业人员共新办2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共登记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0家,会员达3600多人,辐射带动4万个农户。四是坚持与发展经济新形态相结合。立足境内长江水运、公路码头、生态环境优势,鼓励回乡创业人员投资发展码头经济、路边经济、旅游经济,从事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旅游业等经营,由农民变老板。目前,全市培育出新经济组织6000个,经纪人5000人,2万人从事商贸流通工作。同时,充分依托长江三峡旅游与清江流域旅游结点优势,积极发展鄂西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

  (三)破解难题。一是破解用工难。加强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回归创业企业开展定向、订单、联合培训,解决用工需求。二是破解用地难。在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认真开展土地整理,大力开展“双低”改造,盘活农村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共规划回归创业项目用地1万亩,有效地解决了用地难的问题。三是破解融资难。协调7家商业银行,财政、税收等部门参与,出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10条意见。即重信守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完善担保体系,发挥融资作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作用;发挥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作用;探索金融融资的新方式;积极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建立长期的融资制度,探索发展资本市场;用足用活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积极打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生态和融资环境。

  三、优化环境,浇注回归创业沃土

  服务环境也是生产力。为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我们组建创业投资咨询公司、商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协调专班,全程服务、跟踪服务,坚持以抓招商引资的力度狠抓回归创业工程。一是一诺千金铸诚信。严格兑现承诺,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定,打造信用环境。二是内外一致讲开明。在大力引进大企业、大老板的同时,对返乡投资人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三是立说立行重效能。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凡创业项目审批事项,做到市内审批不过夜,省级以下审批不过周。四是精细服务动真情。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设身处地地体会创业者的艰辛,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开展点滴服务,精细服务。五是公正严明治源头。将公、检、法和职能部门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规范各部门津、补贴发放,将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统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部门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我们以精细的服务环境、严明的法制环境、开放的市场环境、诚实的信用环境,使宜都真正成“创业沃土,宜居商都”。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