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远政策层层加码,“黄金十条”含金量更高,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政府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往往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准备把握住创新方向,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毋庸置疑,要提高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清远市委、市政府也有着深刻的认知。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强化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清远市围绕建设粤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清远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结构高性能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孵化器,为清远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与珠三角城市等发达地区相比,清远科研人员总量相对较少,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不少还集中在医院等部门。数据显示,清远全市150多名高端人才,多数分布在市人医、市中医院、清职院等机构,分布在企业里的高端人才非常少,没有高端人才在一线生产,清远很难实现产业提升。只有人才,才能给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科研,从来都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创新,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都是日积月累地专注,陆续不断地投入。以药品为例,药品研发难度更大,研发周期更长,不仅如此,药品审评的政策变动大,需要投入的费用更多,因此存在的风险也很大。企业投身于创新,既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撑。
事实上,清远也意识到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才会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从鼓励专利申请、试水科技创新券到“黄金十条”的制定,奖励额度越来越大,奖励受益面也越来越广,清远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清远企业爬坡过坎,期待政府频频“放大招”,给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