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不存在打压外资企业的说法和做法

来源: 证券时报 时间:2017-05-25 08:52:12 访问人数:997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在印发两周年之际,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信部关于《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情况的汇报和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建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以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智能制造水平继续提升、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试点示范开局良好。


 

  “总结两年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基础能力相结合是前提条件,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是内在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战略选择,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途径,中央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地方政府发挥因地施策相结合是根本保障。”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辛国斌指出将从七个方面深入推进,包括攻关键、强基础、抓示范、促融合、提质量、育人才和优环境。例如,将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和一条龙应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会上,辛国斌还就多项质疑进行了回应。在谈到如何评价“国外机构提出‘中国制造2025’政策只适用于国内企业,没有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观点时,辛国斌解释称,在这一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问计于内外资企业,许多跨国公司也积极做出响应;而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相关政策措施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原则。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次公开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辛国斌表示,这一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外商参与了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具体项目,收到了很好效果。


 

  对于“中国进一步扩大经济开放是否意味着中国本土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造成了困难?”的问题,辛国斌认为,这涉及外资在中国市场竞争当中遇到的市场份额方面的问题。


 

  “首先,外商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中国吸引外商投资超过了1.8万亿美元,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政策措施是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存在限制外商投资的做法。”辛国斌表示,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行规则,因此欢迎更多外国企业参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过程。


 

  在回答关于“国外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制造2025’是旨在保护本国的高科技产业,打压国外其他企业通过收购、并购方式获取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的疑问时,辛国斌认为,从报告内容来看,一些报告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但是也有一些报告提出了担忧和质疑,而担忧和质疑更多是由于对中国不了解,因此存在着误解和误读。


 

  “我想特别强调,高科技产业从来都不是靠保护发展起来的。”辛国斌表示,高科技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投入高、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扶持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要靠企业,政府代替不了,也左右不了。


 

  另外,辛国斌也指出,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目前发达国家对中国在一些技术、装备和产品方面一直是限制的,中国只能自力更生,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来攻克这些瓶颈和短板。


 

  谈到近期一些中国企业出于自身战略考虑收购兼并外资企业的看法时,辛国斌表示,这些都是市场行为,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的自主选择。“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强制要求过,《中国制造2025》也同样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