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企业抱怨税费负担过重”的提问,3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回应,“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我们还要通过像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针对中国企业税负到底重不重,有关部门与企业以及学界一直有争议。地方政府类似先减税、后反弹的做法,此前也不乏先例,企业也每每苦不堪言。此番总理明确表态今年减税降费达到万亿规模,无疑会让很多担心政策反弹的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体察到政府推进自身改革的决心。
税费迟迟降不下来,与目前的税制结构不尽合理有关。这方面可能需要充分的调研论证,并依法重新调整界定,不会马上见效。而名目繁多的收费,却完全可以在行政范畴内解决,这主要是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比如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然而,已经入口的收费,无论是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还是带有垄断性质企业的收费,哪一项改起来都不轻松。这些收费背后,往往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密切关联。李克强总理8日在广西团曾表示,“这可是动刀子的改革啊!要动奶酪,内部人员利益会作很大调整,是要得罪人的。”
可见,减税降费并不仅仅意味着砍掉一部分人民币,而是直指大刀阔斧推动政府改革。政府不改革、职能不转变、机构不砍掉,怎么可能会把行政收费降下来?
也因此,一方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另一方面,还是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政府自身改革越是彻底,则加诸企业身上的负担就会越轻。
企业是“水”,政府是“鱼”;企业之水越是丰沛,则政府就越是能够实现善治。从长远看,政府的“痛”与企业的“顺”并非完全对立,企业“顺”了,政府的“痛”也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