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走进广东。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在此间表示,广东的双创政策归纳起来可用“加减乘除”四个字来概括。
本报记者近期先后走访了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八个城市,从当地政府对双创的扶持情况来看,“加减乘除”已普遍成为各地制定和执行双创政策的准则。故而,能否用好双创政策的“加减乘除”在扶持双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加法要精准
双创“加法”,即增加政策的受益范围、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加政策的扶持方向等,“加法”精准能从根本上提高双创政策的效率和效果。从本报记者的走访情况来看,各省市在“加法”上所给予的政策支持不一而足。
以广东省为例,葛国兴表示,将各类劳动者都纳入享受免费培训和创业服务的范围之内,初创企业可以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政府贴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享受创业带动就业的补贴等措施,使得双创政策的受益范围更加宽广。
而如针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引领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引领五万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对留学回国人员进行创业启动的相关支持计划(大中专学生、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都可以享受政策的补助)、每年资助500名优秀的初创企业的经营者参加高层次的素质提升计划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则使得双创扶持的方向更加精准。
此外,补贴力度的适度加大,使企业能更顺利地度过初创期。例如,广东省出台政府贴息、额度为20万元的小额贷款(国家出台小额贷款的额度是10万元),捆绑式的贷款则可达到20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亦有3万元补贴额度,优秀的创业培训项目也可享受到5万到20万元的补贴等,能使初创期的企业在遭遇资金困境时得到一定缓解。
减法要到位
双创“减法”,即为企业减负,减少行政审批和费用负担,降低其创业门槛等。“减法”到位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在双创路上走得更长远。
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降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也让创业门槛随之降低。事实上,自国务院数次提出“简政放权”以来,许多企业在双创过程中也沾了不少光。
对创新创业补贴而言,各地政府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一窗式工作受理等途径,让各项创新创业的补贴申领能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避免了申领过程中的材料繁多、手续繁琐等问题。
同时,广东还率先采取了告知承诺制和失信惩戒制,即申办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经确认真实性后,政府直接将相关补贴发放到其账户上。而申办人员一旦失信,也将直接受到失信惩戒。
除了简化审批流程外,各项费用减免也是双创“减法”中的重要组成。
据葛国兴介绍,仅针对费率减免,广东省就已将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到13%左右、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低到2%(明年全省还将2%降至1%,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工商保险费率也下调20%到25%。创业者三年内可以享受近一万元的税费减免,证照类的费用也都全部免除。
乘法要灵活
双创“乘法”,即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通过引入参与、风险补偿和最终投入等方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能投入到双创中来。“乘法”灵活将给予双创更为强大的助力,是双创路上的加速器。
社会资本参与到双创中的途径灵活多样,目前的主要形式还是创业孵化器和项目风险投资。其中,创业孵化器渐渐成为扶持双创的重要工具。
从本报记者走访情况来看,各地的社会资本在逐渐增加对创业孵化器投入的同时也因地制宜,让创业孵化器由量变转向质变,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以江苏省为例,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已建成各级各类创业载体1797个,其中由企业主办的有815家、社会举办的有181家。这些创业孵化器多是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后打造而成的创业孵化器,不仅载体主体呈现多元化,其载体类型也是多样化,还使得特色产业集群化,形成一批特色品牌,让创业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创新创业需要人才,引导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也是双创“乘法”的一种。
以广东省为例,在聚集人才方面有珠江人才计划(财政每年安排8.5亿元对双创团队给予1000万到1亿元的资金扶持,对领军人才给予600万元的资金扶持)、“南粤百杰”计划(省财政向每名培养对象一次性提供100万元的专项培养资金)等人才培养计划,为创业创新增添源动力。
除法要彻底
双创“除法”,即破除多类条件和制度的限制,如户籍限制、身份限制、权力限制等,让创业者们都能享受到双创过程中的各类扶持政策。除法彻底能破除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和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放活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例如,广东省对于所有在当地就业的劳动力,都不分户籍给予终身制的职业等级提升培训补贴,破除户籍限制;在对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改革方面,从过去以学历论文等为指标的评定体制,改为以专利创造发明、标准化制定和成果转化等内容为主要评定依据的评定体制,破除学历限制,释放创新活力。
此外,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广东省正在研究改革人事制度,准备对一些高校的人事权限方面进行大力度的下放,例如招聘权、岗位设置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定等,破除权力限制。
总而言之,在全国的双创扶持热潮中,种类繁多、分布细致的扶持政策固然重要,但用好“加减乘除”将能使扶持政策事半功倍,双创之路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