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开始,有关部门将陆续公布上半年重要经济数据。由于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这些数据也特别引发关注。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发现,目前官方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和预期大致为基本面良好,但复苏势头较弱。这意味着下半年稳增长不仅不可松懈,还要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码。
在发改委批复近万亿基建项目,央行几乎以“一月一利好”的频率实施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之后,下半年稳增长还有哪些后招?
一名接近官方的研究人士告诉本报,上半年的布局将会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出效应。此外,他分析称,投资将继续在本年度承担着稳增长的重要角色,下半年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也将集中在松紧适度货币和积极财政上。
“随着地方债发行的加大,应该更多注重财政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从本届政府的思路来看,财政的作用之一在于撬动更大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产品中。”他表示。
经济向好指标偏弱
进入下半年,市场的分析宏观经济的权威解读需求越来越迫切。6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刊登对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专访文章称,随着前期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有望延续近期的好转态势。
盛来运表示,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公认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来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号仍然偏弱。官方最新公布的6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平于上月的50.2,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新订单等多个分项指标均指向需求疲软。
此外,数据面总体来看,一些指标虽有改善迹象,但大多数表现仍然偏低,投资消费仍在底部运行,出口也未有明显改善,工业增长连续60个月减速后虽有所回升,但也是低增长,5月份仅为6.1%。货币供应量M1、M2增长偏弱,物价连续下行。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显示制造业通缩风险在上升。
来自瑞银的经济学家汪涛和胡志鹏分析称,即将公布的6月宏观数据将显示实体经济活动延续羸弱增长。虽然房地产销售继续好转,但库存高企继续拖累房地产建设活动,进而抑制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估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从一季度的7%小幅下滑至6.9%。
盛来运也强调,受周期性因素、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的掣肘,当前主要指标好转的程度仍是初步的,对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夯实经济企稳基础、确保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积极财政值得期待
上万亿的基建项目,数个领域的重要工程包,房市政策松动,降准降息……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政策力度已到位,下半年如何落实并且配合撬动市场效应成为稳增长的关键。
尽管积极财政政策是近年来一贯的提法,但随着地方债的大规模发行,财政真正意义上有了钱,这意味着“积极”财政将在下半年更可期。
财政主要投向哪里?有分析认为,迫于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扩大投资仍是眼下稳经济的首选。而从投资方向的选择看,政府此次选择倾向于公共产品,其中,包括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在内的基础公共设施是重点。
一名接近高层的人士近日告诉本报,财政投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被决策层认为是花在“刀刃”上的钱。因为它既有助于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稳增长,又能改善民生、让百姓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上述人士还表示,尽管发债使得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仍然难以覆盖巨大的投资,这意味着下半年的财政一方面将集中投资在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服务上,另一方面将着力于撬动更多的市场资本。
此外,业内预计,要助力投资和消费,央行下半年将继续实行降准降息。机构认为,结合稳增长目标,年内货币政策基本不会发生转向。
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之外,行政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也被看好。开篇所述专家表示,目前简政放权等改革都进入深化阶段,前期的改革已见成效,后续每一项改革的推进对市场都将有重大影响,这对于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