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效应调查:企业融资成本降了吗?

来源:暂无 时间:2015-05-26 16:51:56 访问人数:1212

  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三次降息、多次降准,其目的在于引导利率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不过,存款成本难以回落、信贷风险持续上升和银行隐性成本,成为降低企业融资利率的最大障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采访多位银行和实体企业负责人。调查发现,融资成本下调与否,与企业自身情况密切相关。银行眼中的“优质企业”融资成本确实下降,但“资质较差”、处于困难期的企业融资成本“不见得能降”。

  不仅如此,银行信贷资金中,利率上浮部分占比上升,但企业融资需求并没有明显扩张,形成利率供求矛盾。日益火爆的资本市场也正成为一个“资金黑洞”。

  核心摘要:“企业分三种情况,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实实在在降下来了;中间层次的企业,目前经济形势下,大多数银行不会提高贷款成本,支持企业维持正常发展;第三类是一直处于困难期的企业,融资空间狭窄,成本不见得能降。”

  “谁说融资成本降了?”一位石材制造企业的财务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所在的企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年产值超过20亿元。石材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是其主要融资渠道,每年融资需求数亿元。尽管如此,这家企业尚未享受到基准利率下调带来的融资成本减少。

  “没到期的贷款还是老成本,新贷款可能会降,现在我们大部分是抵押贷款,利率在10%-15%。”

  “不同企业融资成本差异较大,优质企业确有下降,一般企业和困难期企业成本难以下调。”一位国有银行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过去的6个月中,央行连续三次降息,两次降准。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采访多位银行和实体企业负责人了解到,企业对融资利率的感知,与政策意图效果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背离。

  究其原因,难以回落的存款成本,与持续上升的信贷风险,加上银行隐性成本,成为降低企业融资利率的最大障碍。

  企业端:只有“优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2014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三次降息,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90个基点,调控“战果”在一季度得到市场印证。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比年初下调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8%,比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

  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在央行宣布三次降息后的最初几个报价日,分别出现了0.25个百分点、0.21个百分点和0.46个百分点的降幅,2015年5月22日报于5.05%,较2014年11月28日降息前的5.76%累计下降0.71个百分点。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LPR报价是由9家大型银行组成报价银行团。在银行内部,LPR报价是总行资产负债部门向各业务部门、一线分支行的利率指导,并不是实际执行利率。相关部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市场和借款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实体企业对融资利率的感知与官方数据不完全一致,出现了结构性分化。

  仍以上述石材企业为例,由于存款充沛,现金流表现健康等原因,该企业是当地银行的优质大中型客户。该公司也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大约有7成来自大型国有银行,但并未感受到融资利率的下降。

  “利率下调不可能一步到位,传导期大概是半年到一年。”对此现象,一位股份制银行东南地区支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并非所有客户都能降息,银行利率下调只针对部分议价能力较强、综合贡献不错的客户。”

  上述大型国有银行分行行长认为,融资成本下调与否,与企业自身情况密切相关。“企业分三种情况,优质企业融资成本实实在在降下来了;中间层次的企业,目前经济形势下,大多数银行不会提高其贷款成本,支持企业维持正常发展;第三类是一直处于困难期的企业,融资空间狭窄,成本不见得能降。”

  宁波银行一位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华南区域资质良好的上市公司,在该行的贷款利率集中在最新基准利率上浮10%-20%区间内(即5.6%-6.6%),仅少数特别优质、资金面充裕、同时与该行在其他领域有业务合作的上市公司能获得基准利率不上浮的贷款。

  “这部分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其贷款利率基本会伴随降息而有相应调整。”该行长透露,“但对于资质较差的企业而言,其议价空间则小了很多。”

  而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除了表现为贷款利率的下调,还由于该类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

  “第一,因为银行都有风险偏好,优质企业拿到贷款很容易,资金成本自然下降;第二,企业融资渠道增加,除了银行贷款,还有发债、资本市场、境内外融资等,可以选择最优通道;第三,优质企业有很多并购机会,并购效率提高,相当于成本下降。”上述国有银行分行行长表示。

  一家主营运动服装的民营企业,数年前已在香港上市,属于优质企业。该司董事长坦言:“我们拿钱很容易,银行20亿授信没动用。国内银行利率太高了,我们从境外借钱,价格便宜一半左右。”

  不过,大多数企业缺乏境外主体和融资平台,难以获得低成本的境外资金。“通常来讲,境外融资在所有贷款中占5%-10%,占比可能有所提高,但这两年进出口下降,整个体量还是收缩的。”上述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表示。

  中型企业方面,上述宁波银行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资质中等的中型企业在宁波银行的借贷利率,多集中在基准利率上浮40%以上(即7.2%-8%)的区间内;现金流较紧张、经营情况一般的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则保持上浮至基准的1.5倍-1.6倍。

  无独有偶,一小型股份行的小企业部授信总监也坦承,“降息周期下,市场机制发挥了传导作用,同业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贷款利率的下调已成共识,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但在他看来,降息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调节作用,仅限于资产300万以上的小企业。“资产300万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其利率早已充分市场化,银行对其贷款基本按照‘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利润’来定价,与基准利率关联度并不高。”

  沪上一位信贷审批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称,其一经营电器厂的客户,主营生产高压真空断路器,终端客户为电网、电厂和水电站,“今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下游客户讨债,70余个下游客户中有40个客户关机,工人年底的工资亦拖欠数月未能发出。”

  “归根结底是基建、房产投资下滑,连累下游需求减少,企业拖款周期延长,大量小微企业被迫超额高息举债。”上述信贷审批人士直言,“对于这部分现金流脆弱的小微企业主而言,能从银行贷出款项已实属不易。从去年起不少原本财务状况健康的小微企业首次进入高利贷市场,且身上均已背着数家类P2P公司、实际年化利率40%以上的授信。”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表示,根据央行存贷款统计系统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12月末,小型企业贷款利率和年初基本持平,微型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小幅下降17个基点。

  银行端:信贷需求不足,资本市场成“黑洞”

  从银行情况看,信贷资金中利率上浮部分占比上升,但同时企业融资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扩张的迹象,形成了一个利率供求矛盾。

  央行数据显示,银行执行基准、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19.77%、68.93%,比去年12月分别上升0.14个、1.66个百分点。

  “我们支行的贷款没有执行基准利率,最少也要上浮10%,而且目前是以5月降息前的基准利率为准,大部分企业贷款都要上浮30%至50%。平均成本年化在8%至8.5%左右。”上述股份制银行支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但实体产业低迷,已经影响到企业的信贷需求。东南地区另一石材企业董事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银行是我们唯一的融资渠道,整个产业去年比较低迷,对下游供应商有很大影响。一季度已经明显感觉到压力比去年大,今年没有扩大生产和融资的计划。”东南地区多家制造企业高层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境况。

  央行数据显示,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低迷,代表企业当下融资需求的短期贷款在近半年来的三次降息期间占比先降后升,并于今年4月份大幅滑落。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占比在去年降息前的9月至11月份约为42%;首次降息后下滑至28%,去年12月收缩近为零,今年一季度回升至58.8%。但该数据今年4月份又下滑至14%。

  信贷市场需求疲弱影响到银行信贷。去年下半年以来,增加银行体系可贷资金的政策频频出台,而贷款增速并未明显改观。央行数据显示,今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同比多增1855亿,而低于市场预期的9000亿。

  “通常而言,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量较多,不过每家银行有差别,跟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有关。”一位国有银行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记者从深圳一家股份行人士处获悉,今年该支行授信额度“压缩了四分之一”。

  不过,多位一线银行人士反映,目前企业总体资金需求还是较为旺盛。“尤其是今年,民间信贷体系恶化,更多中小企业开始依赖银行渠道融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央行指出,金融机构反映贷款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大了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经济带的信贷支持。

  央行认为,当前信贷需求存在行业性和区域性差异。行业方面,水利、基建、房地产等政策拉动相对较多领域的贷款增长较快,制造业持续放缓致使相关贷款增速有所下行;区域方面,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需求总体较多,东北地区需求偏弱。

  那么,钱去哪儿了?值得警惕的是,日益火爆的资本市场正成为一个“资金黑洞”。“目前资金分流明显,为了减少金融脱媒的影响,我们也在关注如何打通其他通道。比如主动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流动,资本市场往上走时,可能资金往资本市场流动,在资本市场往下调整时,资金能够回流到银行来。”上述国有银行分行行长坦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圳多位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处得到印证,资本市场业务成为今年新的业务重点。

  2014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连创新高,吸引资金“跑步入场”。央行报告显示,一季度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权证行权等方式累计筹资1969亿,同比多筹资625亿。

  此外,据市场估算,通过结构化理财配资、高净值客户及机构配资、伞形信托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渠道,银行自有资金及理财资金入市规模超过3万亿。

  寻找融资利率难降根源

  企业融资现状与央行政策南辕北辙,背后是银行绕不过的贷款定价考量。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企业贷款利率需要综合测算,主要包括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风险成本和目标利润,企业资质方面,则需考虑所处行业、企业规模、财务报表、资产结构等情况。

  因此,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关联度并不高。“并不是说基准利率一降,贷款利率就降了,可能下调的是银行的目标利润,但如果资金成本、风险成本降不下来,打破总定价是很难的。”上述国有银行分行行长指出。

  资金供应方面,存款依旧是银行资金的核心来源。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38%,与降息前的2014年10月份大体持平;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比降息前下降0.18个百分点。

  实际上,目前银行存款定价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以国有银行为代表,包括少数股份制银行,其存款利率一年以内上浮10%,第二阵营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还包括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其存款利率一年以内上浮20%,第三阵营以城商行为主,其各期限存款品种均上浮20%-30%。

  最新规定的1.5倍存款上浮空间,鲜有银行用足。而多位银行人士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仅临门一脚之际,整个存款上涨的成本趋势很明显。”

  银行获取存款的其他主要途径方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一是金融同业存款,利率水平基本等同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3个月利率,超过银行一年期上浮1.5倍的水平;二是结构性存款,利率水平也接近Shibor3个月利率。

  上涨的资金成本,不可避免抬高贷款利率。同时,风险溢价上升也成为一大绊脚石。

  从整个市场看,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据银监会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较上季末增加1399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季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这波经济调整周期里,不良暴露有两个特征,最早主要是贸易型企业,比如钢贸铜贸,逐渐转移到制造业。第二个特点是,从大家关注的小微逐步蔓延到大型和中型企业。”上述国有银行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0826亿元,推动贷款拨备率至2.96%,较年初上升6个基点,同时,拨备覆盖率下降20个百分点至211.98%。

  “今年审批条件更严格了,担保物要求更高。之前跟我们有大量合作的一家大型评估公司,因为某异地分行项目严重高估,最近被行里发现,立即解除合作关系。”上述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