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新常态”下的“及时雨”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解读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时间:2014-10-07 03:03:28 访问人数:15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国庆期间,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发〔2014〕42号《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及时雨”。

    物流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分析,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规模看,每一单位GDP需要3.4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撑;从结构看,物流业每增加6.8个百分点,即可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从就业看,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汪洋副总理曾经指出,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不能没有物流业。物流业越发达,市场越繁荣,经济社会发展就越有活力。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发展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从增长速度看,物流业结束了过去十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体运行步入温和增长阶段,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问题开始显现,粗放式运行方式难以为继。从需求结构看,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西部以及农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从资源条件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对物流运作的“硬约束”开始减缓,但要素成本、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增长动力看,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都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重视物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多次考察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又一个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物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定向调控、精准发力,重视物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新常态”下的“及时雨”

    《中长期规划》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历时三年努力工作的结果。2011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吸收1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三年来,通过收集资料,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组织调研和论证,形成初稿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于7月14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改落实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受政府部门委托参与了有关工作,也得到了业内企业和专家的有力配合。

    《中长期规划》在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面临形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一届政府的决策导向。有这样一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一个战略定位,高屋建瓴。《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样的战略定位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提到新的高度,极大地拓展了物流业发展空间,也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尚方宝剑”。

    三个发展重点,方向明确。一是要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出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减少行政干预;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快推进联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具体措施。二是要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要求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要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三大发展重点抓住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牛鼻子”,找对了推动发展的“突破口”。

    十二项重点工程,发力精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类: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园区工程;二是产品物流类: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三是运行方式类: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四是行业基础工作类: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工程;四是社会责任类: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应急物流工程。以上重点工程涉及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是落实《中长期规划》的着力点,也是有关部门和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具体。《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并提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中长期规划》从三个层面提出七项主要任务,第一个层面从物流业提质增效方面,提出要大力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第二个层面从物流业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要推进区域物流、国际物流发展;第三个层面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目标和任务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体来看,《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丰富具体,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是指导物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的“及时雨”。

    期盼“及时雨”真正落地

    我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基础设施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这些都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批多”。物流企业运行所需资质、证照管理层级多,手续繁杂。总部取得资质分支机构不能通用,异地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障碍重重。运营车辆要行驶证还要营运许可证,驾驶员除了驾驶证还要从业资格证。多数证照都要收费还要年检,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不得不设置数百人的“证照专员”岗位。二是“收费高”。运输型物流企业过桥过路费占运输总成本20%左右。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些地方明收变暗收。有的通过指定服务商或供应商的方式强行收费、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物流企业不堪重负。三是“行路难”。公路“乱罚款”屡禁难止,物流企业已将公路罚款纳入运输成本,约占5—8%。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大件运输企业“行路难”“收费高”。四是“税负重”。据调查,物流企业税收增速快于利润增长,行业税负水平远高于宏观水平。特别是,“营改增”试点政策实施以来,运输型物流企业税负增加较多。这些都是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物流国九条”,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这几年落实情况看,以上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有鉴于此,《中长期规划》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完善扶持政策,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强统计工作,强化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八项政策措施。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落实部门和完成时限。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强调“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相信新一届政府一定能够从实际出发,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推动物流业利好政策的落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多年来得到企业信赖和政府支持,在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落实政策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将借助《中长期规划》出台的东风,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努力推进政策“落地”,为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新的贡献。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