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至3月上中旬,欧莱雅集团所属的宜昌天美国际公司分批复工,不仅顺利消化前期积压订单,还新上了一条日产能4.4万支的卸妆油生产线。此前,因疫情影响,企业差点被迫将原有产能转移到东南亚。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之所以扩大在宜投资,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抢要素、抓服务、优环境,给了欧莱雅集团十足信心,后续还将陆续有新的生产线投产。
抢要素,保障工业企业生产“忙不停”
每天生产各种规格锯片近两万片,数亿元的存量订单逐步交付。如今,黑旋风锯业步入正轨,曾经原材料缺乏、物流不通畅、生产工人不足的问题基本缓解。
疫情发生后,宜昌利用“千名干部进千企”、应急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方舱”等平台,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暂时困难,有序复工复产。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1267家、占比99.6%,复岗率97.9%。
疫情之初,奥美医疗N95口罩原材料供应不足,市经信局安排专人到安徽桐城协调联系N95半成品生产厂家,使奥美医疗N95口罩日产能迅速提高,保障了武汉近三分之二的需求量,并从3月份起出口俄罗斯、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
春耕时节,宜昌6家重点磷肥生产企业纳入工信部调度范围。市经信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及时化解磷矿供应、交通物流、用工、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困难,全力服务“停不得”企业“忙不停”。截至目前,全市磷肥企业累计供应全国130多万吨。
尽管停产一个半月,但位于夷陵经济开发区的宜昌娃哈哈公司一季度利税同比增长2.5倍,3月份利润更是同比增长6倍。3月1日复工后,区里的对口帮扶干部几乎天天蹲守公司。企业超净线投产前一天,进口设备出现故障,急需从湖南调运配件。为了让运输配件的车辆上高速,工作专班连夜协调,打通了物流通道。
另外,湖北力帝机床公司已有310名员工返岗,复工后完成产值7000余万元,产品销往福建、江苏、山东等地。三川德青工程机械公司正抓紧抢工期、赶订单,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待交货的8000万元订单存量。枝江电子信息产业园11家入驻企业全面开工达产,华鑫光电今年产值计划突破3亿元大关,理念光电红外截止滤光片在全球的占有率有望提升至60%。
抓服务,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三宁乙二醇项目耽搁一个多月后,于3月14日复工。如今,近5000名工人及机械设备繁忙作业,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正向全面竣工试生产发起冲刺。
这是宜昌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的缩影。今年以来,宜昌着力发挥投资“定海神针”“驾辕之马”作用,努力以项目建设之进,冲抵疫情影响之损。
重大项目每月“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重启后,3月26日、4月24日,宜昌相继在枝江、宜都举行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40个产业项目拉开建设序幕。按计划,宜昌将打造项目签约洽谈、落地建设、竣工建成、投产达效的“流水线”,确保6月底前全市投资与项目建设恢复正常。
截至4月26日,全市开复工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78个,计划开复工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
总投资32.33亿元的伍家岗长江大桥是省发改委监测的投资过亿元的续建项目,去年完成主塔施工及先导索架设,今年内计划完成引桥剩余工程量。
总投资近24亿元的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合成氨项目建设提速,已完成过半投资,拟定于年内建成投产。
投资约100亿元的郑万高铁兴山段所有作业面全面复工,兴山车站多线特大桥将于一个多月后赶上原定工期。
抓紧推进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的同时,宜昌抢抓“普惠型+特惠型”政策机遇,下功夫做好争取文章。
疫情期间,全市发改系统已争取2020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无偿补助资金6.8亿元。市发改委抢抓国家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支持疫情地区发行企业债券机遇,申报249家企业纳入全国全省名单,其中73家企业已获专项贷款43.6亿元,新申报企业债3只、总规模41亿元,获批2只、总规模30亿元。
优环境,释放更多“放管服”改革红利
日前,针对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短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市场受限等诸多难题,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把“双千”服务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1380余家工业企业、1870余家服务业企业、520余家农业,市“双千”办落实包保责任制,逐一为其建立帮扶责任清单,已解决企业难题近400个。
3月15日,宜昌猴王焊丝公司2600多吨钢材原料滞留在云池港,复工在即,却苦无“粮草’。在市“双千”办协调下,物流公司车辆、人员返岗和云池港现场人力搬运等问题迎刃而解。经过一周的装卸运输,钢材原料顺利到达猴王焊丝厂,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如何化解企业复工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宜昌在3月8日整合21家银行、1家担保公司和9个部门,依托“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组建应对疫情金融服务应急中心。
一个多月来,已促成银行对1267家企业新增授信400余亿元,向1186家企业放款210余亿元。湖北澳利龙食品、远安国泰米业等一批公司从中受益。
如何帮助遇到暂时困难,但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走出困境?宜昌借鉴疫情期间方舱医院运作理念,搭建“企业方舱”,实施“一企一策”重点帮扶。
对已入舱的48家企业,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优先给予财政金融保障,为其“把脉体检”“对症下药”,力争早日“康复出舱”,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不仅如此,宜昌还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渡难关推进复工复产“25条”、纳税创新服务“16条”、支持个体工商户“10条”等惠企政策,支撑企业强劲复苏。
进入二季度“项目季”,营造更优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4月23日,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代表考察五环欧科、人福药业、华强科技,实地感受到改革提速为项目建设带来的制度红利。
五环欧科高档硬质合金产品和高效潜孔冲击器项目,总投资3.5亿元。受益于“多评合一”“告知承诺制”“多验合一”等制度创新举措,企业节省相关评价费用10万余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今年,宜昌“六多合一”“1233+88”“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将紧扣时间节点,聚焦痛点、瞄准堵点,创造性抓落实,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更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