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部门21家金融机构集中办公
“资金链会不会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宜昌新宜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绪敏异常焦虑,公司近600万元半成品堆在车间,80%的订单延期交货,原材料上涨近30%,前期垫付资金无法回笼。即便复工,如果没有200万元流动资金,企业根本运转不起来。
“像新宜运公司这样受疫情影响陷入暂时困难的企业不在少数。”宜昌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周道青回忆,3月8日开始,该局通过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受物流、用工影响,产品销售被动延期甚至解约,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种种因素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
紧急“输血”刻不容缓!4月3日,宜昌市决定,借用疫情期间收治救人的方法——搭建“企业方舱”,成立“企业方舱”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张家胜任组长,市经信、金融、财政、法院、发改等13个政府部门,银行、担保等21家金融机构,抽调人员在三峡云计算中心二楼集中办公。
“吃住都在这里。一是当时疫情防控需要;二是相互沟通信息、协调问题更快。”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彭承勇介绍,企业最大的难题是缺资金,但复工复产过程中,还面临交通、招工、进出口甚至法律诉讼等难题,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一道关口不打通就可能前功尽弃。
贷款封闭运行设“防火墙”
新宜运公司反映的问题,很快上了每周进行的“企业方舱”工作领导小组碰头会。
新宜运能否“入舱”?来自工商、税务、经信等部门及银行的综合信息显示:这家猇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设计制造物料输送系统及环保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占国内市场三成,年销售额增速达10%,生产经营正常,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困难——这些“入舱”的标准,它都符合。
“入舱”后,“输血”重任落到与新宜运有业务往来的三峡农商银行身上。“原则上选择与企业有往来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这样沟通更快,放款也更放心。”彭承勇说。
3月下旬,王绪敏接到三峡农商银行猇亭支行客户经理廖英骏打来的电话,彼此相熟,200万元贷款需求很快明确。然而,由于其固定资产已抵押给其他银行,抵押担保成了难题,反馈到“企业方舱”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宜昌市融资担保集团为其担保。此次,宜昌市融资担保集团出资2000万元,为“入舱”企业提供担保,可撬动2亿元融资额度。
“3天完成放款审批,贷款期1年,年利率从5.65%降至4.5%,我们终于活过来了!”说到这里,王绪敏眼圈泛红。
“不过,贷款要专款专用,需企业和银行‘双签字’才能动用款项。有关部门原则上不得从专户中扣收相关欠费,司法部门不应以企业其他债务纠纷为由冻结该专户资金。”彭承勇表示,这相当于设立一道“防火墙”,既能防范融资风险,更保障救急钱用在刀刃上。
“输血”纾困激活企业技改
5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新宜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焊花飞溅,65名工人在工位上忙碌。厂区内,价值500多万元的成品机械设备,即将发往天津、福建等地。
“增加了一台激光切割机,精度更高;换了冲床,效率提高一半以上……”车间里,王绪敏介绍这200万元贷款给公司带来的明显变化。
“疫情让技改提速。”王绪敏说,为把疫情耽误的45天产量补回来,工人加班加点,添置更先进的设备技改,效率更高,“我们有信心,半年就能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舱”后,银行将其890万元贷款续期,还将年利率从7.35%降至4.5%。“不仅贷款延期,年利息还减少近25万元。”公司财务总监车筱青说。这家研发生产锂电池的企业,正处在开拓5G基站锂电池市场关键期。解除了资金之忧,4月28日,公司董事长黄德勇赴武汉与客商洽谈,“迈进了5G市场,公司将迈开产品升级的一大步。”
目前,宜昌共有71家企业进入“企业方舱”,41家企业获得信贷7.51亿元,10家企业到期债务展期、延期,8家企业贷款利息下调,共减免付息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