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谋划推动了全市14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了全市县域经济连续3年全线进位。 他严格落实了固定资产及先进设备投资补贴等惠企政策超过1亿元,组织实施了“十三五”工业规划等10余个专项课题,实地走访了全市的企业和园区400多个。 他就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张兴瑞。 2015年,襄阳吹响了阔步迈向万亿工业强市的号角。在谋划和落实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的过程中,张兴瑞“架天线、接地气、借东风”。 “架天线”,就是要像架起天线接收信号一样吃透中央及省的精神。《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工业领域未来十年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战略,因此,“架天线”吃透《中国制造2025》精神,就成为我市制定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的关键任务。张兴瑞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重点工程、九大重点任务、十大重点领域等,结合襄阳市情逐一细化落实,进行路径化设计,并以此为指导,重新梳理了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主导产业体系,设计了智能制造、技改提质、绿色制造、军民融合四条转型升级路径。 “接地气”,就是要甩开膀子迈开腿,深入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倾听一线声音,广纳民间良方。在万亿工业强市战略制定过程中,张兴瑞带领团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深入2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企业家聊行情、谈问题、听建议,并依托市经信委开展的企业大走访活动,征集了企业问题线索近1000条、工作建议300多条。由此,企业家的问题诉求成为他制定战略的“指南针”、企业家的想法建议成为战略制定的“智慧果”,从而将广大企业发展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内化为了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的核心命题。 “借东风”,在张兴瑞看来,就是要科学研判产业发展前沿动态,捕捉发展东风。张兴瑞带领工作专班同志,翻阅了襄阳几十年的历史资料、征询了100多名行业专家的建议、查阅了上千篇研究报告,潜心捕捉那让襄阳产业腾飞的东风,由此促成我市万亿工业强市战略将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农机装备、光伏等新兴产业确定为全市主导产业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