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完成投资340亿元 连续4年居全国内河航运第二湖北水运砥柱中流心飞扬

来源:中物在线 时间:2015-12-29 09:53:05 访问人数:1055

    “十二五”收官在即,湖北省水运发展呈上一份完美答卷——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0亿元,是“十一五”的3.17倍,连续4年投资额排名全国内河航运第二位。

    发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重塑“九省通衢”风采。过去的5年,湖北省水运发展成绩显著。

    重大建设稳增长的压舱石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长王阳红介绍,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加快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湖北港航建设迎来新一轮热潮,水运发展释放黄金活力。

    武汉阳逻三期、荆州盐卡、宜昌云池、黄石棋盘洲一期等70个港航建设项目先后分6批开工,113个项目同时在建,总规模达到358亿元。港航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带动了水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湖北省新增泊位数超过100个,净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7000万吨(不含淘汰产能1200万吨)、250万标箱,分别达到3.1亿吨、433万标箱,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03%、108%。长江、汉江沿线每个县市均至少有一个装卸效率较高的直立式码头建成或在建。武汉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宜昌港、荆州港相继突破10万标箱。

    王阳红介绍,“十二五”期,全省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1738公里,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21%,居长江沿线第一位。新增江汉运河、汉江兴隆以下、丹江库区、清江水布垭库区、三峡库区支流等千吨级航道614.4公里,为规划目标的108%。

    2014年9月,江汉运河开通后,船舶由长江中游沙市到汉江中游潜江,走江汉运河,67公里即可到达,比沿长江绕道武汉缩短水运里程681公里;船舶由沙市到汉口,走江汉运河,经汉江到汉口,337公里即可到达,比沿长江缩短水运里程141公里。江汉运河以其独特的链接作用,打通长江中游到汉江中游的快捷黄金水道,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作为新中国第一条运河,江汉运河通航一年多来,已累计通行船舶2093艘次,船舶总吨105.2万吨,货物61.5万吨。

    “武汉至安庆6米、武汉至宜昌4.5米”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简称“645”工程)先期工作进展顺利。湖北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将“645”工程作为全省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一号工程,要求大题大作、大事大办,力争“645”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客货无缝衔接

    “构建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必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长江港口水铁联运发展,对于提升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运行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表示。

    “建成畅通的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六项发展目标之一。长江上、中、下游节点城市,加快推进航道整治,完善江海中转运输系统,推进支线航道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江海联运通达深度。

    “江海联运给我们省下了不少钱,增强了竞争力。”日前,在湖北武汉港,华航集团营销总监严建华欣喜地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前10个月海进江货运量达1000余万吨。

    这是湖北企业受益于江海联运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北将江海联运作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省域经济发展。

    湖北江海联运航线全面延伸。武汉至上海洋山72小时“点对点”江海直达航线每周9个航班,已累计执行1500多个航次;2013年开通的“泸汉台”江海直达近洋航线,累计执行350余次;“武汉—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航线,已稳定运行100多个航次。

    湖北各地港口运营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武汉港试点启运港退税可提前30天办理出口退税,宜昌港启用设施先进的水运口岸联检中心,荆州推进“港口全程物流平台”和“港口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湖北从事国际船舶代理和管理、无船承运等海运辅助业企业达到74家。

    近5年来,湖北船舶运输能力也在壮大,筹措中央和地方补贴资金4.6亿元,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30余亿元用于船舶更新换代。新增航运企业78家、达到424家,全省船舶总运力达780万载重吨,货船平均吨位达到1750吨,较“十一五”末增长14.6%、38.5%。

    湖北水运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长江干线、支流航道及网络体系建设尚不能满足航运经济发展需要;航运服务产业发展不够,规范化、规模化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武汉航运中心国际化程度不高,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够。

    对此,湖北将采取多方面措施:争取尽早启动武汉至安庆6米、武汉至宜昌段4.5米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实现万吨级海轮常年直达武汉;加快推进汉江雅口、碾盘山、新集枢纽建设工作,实现千吨级船舶直达襄阳,将支流对长江干流货运量贡献率提升到30%以上;争取财政资金发展水运,继续执行江海直达航线、多式联运线路培育期补贴支持政策。

    针对三峡船闸拥堵等问题,湖北将着力提高船舶运输效率,推广适应三峡船闸的“三峡船型”等船型。到2017年,使航运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5%以上,三峡过闸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到100%。

    湖北将围绕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提速港口建设,优化运力结构,实现江海联运与其他多式联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10月22日,武汉新港管委会透露,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方案已通过国家11部委会签,“目前已呈送国务院,获批在即。”该综保区采用“一区两园”模式,涵盖阳逻港和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可实现铁水联动。

    同时,掣肘铁水联运多年的江北铁路香炉山段、阳逻港临时配套铁路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武汉港航发展集团董事长谢宗孝表示,汉新欧是湖北、武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而阳逻港则是建设武汉航运中心、支撑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汉新欧与阳逻港的牵手,可以说是两大国家战略在湖北、武汉的最佳契合。”

    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铁水联运将融入“一带一路”,构筑起交通大动脉。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表示,湖北将努力破除行业政策壁垒,开展多部门合作,加强对多式联运市场的引导和规范。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货物运输“一票到底”。

    加快转型 激发市场活力

    12月23日,嘉鱼长江岸边,冬雨凄冷,嘉鱼港石矶头港区的物流综合码头却热火朝天。“好高的吊车!”望着40多米高的龙门吊,附近村民不由感叹。此时,吊车正在将原材料吊向皮带输送机,往公司的原料场转运。

    咸宁市嘉鱼县区位优,濒临长江、北靠武汉,长江黄金水道纵贯全境109.6公里,对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大战略,嘉鱼正加速融入,两年前成功引入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在县临江工业园区布局,是省内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之一,堪当咸宁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新秀”。

    2013年,项目准备之初,很多人“谈钢色变”,嘉鱼的底气何来?靠的是吃透国家产业政策:产能减量置换,淘汰落后;一流技术设备,节能环保;产品符合最新国标,市场潜力巨大。

    正式投产后,金盛兰公司将主要生产建筑用高强度抗震螺纹钢和合金钢棒材,提高科技含量,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10亿元。

    同样在紧靠长江南岸的湖北省荆州港车阳河港区和松滋市临港工业园一片繁忙。临港工业园里,湖北瑞石、湖北宜化、森航木业等企业高效运转,台资荣成纸业科技园、鑫圣铸铁等场地平整有序推进。

    车阳河港区和临港工业园的“一港双园”模式,正是湖北省“以港兴城、以港兴园”的示范项目,即将港口与后方临港工业园进行配套建设,以港口的繁荣带动临港工业的发展,临港工业的发展又促进和推动港城经济发展,初步实现“港为城用,城因港兴”的双赢格局。

    数据显示,松滋临港工业园于2011年开建、2014年投入试运营,园区落户项目22个,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截至2015年8月,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3%。

    面对结构性矛盾,“十二五”以来,湖北水运行业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做好“加”“减”法,激发市场活力与发展动力。

    “十二五”湖北新建港口项目与临港产业园物流园规划同步、发展联动,黄石棋盘洲、黄梅小池、枝江姚家港、松滋车阳河、沙洋新港、嘉鱼石矶头等50多个“港园一体”的项目日渐成型,筑巢引凤聚集了一批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对沿江电力、石化、冶金等产业发展起到了强劲的示范带动作用。

    武汉先后开辟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泸—汉—台(基隆、高雄)快班、至东盟四国、至日韩等品牌航线。通过提升班轮准点率,提高航期稳定性,实现航线持续常态运营,搭建了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的新桥梁,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域影响力。

    今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新港范围内新增5个水运开放口岸点,全省一类水运口岸点达到7个、二类水运口岸点2个,总数占长江沿线口岸的30%。

    2015年1月,阳逻港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在武汉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正式获批前,湖北省进口水果主要通过上海、广州、厦门等沿海口岸进口转运至武汉,每年消费的进口水果有15万吨。此举宣示着武汉结束不能直接进口水果的历史。以后,我国台湾、泰国等35个地区、国家的43种优质水果都有条件通过水运直接到武汉。

    简政放权 发展轻装上阵

    “十二五”以来,湖北水运行业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清理、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3年,取消船员服务机构资质审批,将水路客货运输代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2014年,湖北省港航海事局首次晒出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通过对审批事项目录化管理、公开审批流程、实施监督检查等措施,从工作机制上杜绝审批权力随意设置问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承接核发省际水路普货运输企业许可,将一类船员证书核发下放宜昌、荆州、黄冈和武汉市,将过闸运输船舶前置性审图权、船舶跨省转籍办理权下放到市级,将渡船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权由市级下放到县级。

    上有顶层设计推动,下有基层积极探索。宜昌港航海事局简化流程,推行无纸化办公,三四十页材料压缩为一张身份证即可办理;开辟绿色通道,为时间紧迫的船员提供加急办理服务。随着行政审批效率的逐年提升,行政相对人无需舟车劳顿,可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行政审批“瘦身”后,把着眼点放在扩大服务职能上,大力推行电话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机制。服务大厅对外公开承诺的审批事项办理时限为14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缩短6天,船员办证当场办结,且中午、节假日正常办公,方便行政相对人申报和领取证书。

    水运升级 实施“1957”工程

    “十三五”期,湖北水运建设将有哪些规划?王阳红透露,将重点实施“1957”工程,打造湖北水运升级版。

    “1957”工程,即1个航运中心,9大航道,5大港口综合交通枢纽,7大示范。

    “1个航运中心”,即加快构筑武汉航运中心,包括武汉航交所服务平台、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等系列项目建设。

    “9大航道”,即加快建设“一主三江一网四支”长江中游高等级航道体系。一主: “645工程”明年开工建设,早日实现武汉至重庆5000吨级船舶直达、武汉至上海万吨级船舶直达;三江:畅通汉江、江汉运河、清江航运;一网:推进以内荆河航线、汉北河及松虎河航线为主要支撑的江汉平原骨干航道网建设;四支: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汉江丹江口库区支流、清江水布垭库区支流、鄂东南长江支流航道建设。

    “5大港口综合交通枢纽”,即建设“铁水公”互联互通的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五大枢纽港口,打造武汉新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枢纽性港口集群。

    “7大示范”,即在湖北打造建养管示范航道、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一港双园”示范港口、安全监管示范制度、绿色航运示范区、江海联运示范航线、航运服务示范平台。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

打击非法集资
共创社会和谐
树立理财观念
警惕集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