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高效 利用率提升
与甩挂方式相比,甩箱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甩挂运输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牵引车+挂车,实行“一拖一”。而甩箱运输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一拖N”,运输方式更加高效。其次,甩箱运输所使用的货箱拥有4条可折叠“支腿”,箱子可脱离车辆底盘,独立放在装卸货区,比甩挂运输更加方便、灵活。另外,甩箱运输的货物可以“先装后卸”,交换作业时间可大幅缩短。同时,由于一辆车可以拖多个交换箱体,因此箱体可以按目的地划分来实现沿途甩箱运输,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车辆等待时间大幅度缩短,甩箱运输还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在用车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耗,实现节能减排。
如今,我国物流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货源不足、行业内竞争激烈,致使物流企业更加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同时,在物流企业竞争到一定程度之后,简单的措施已无法满足企业提升业绩、利润的需求,它们开始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甩箱运输这种新型高效运输模式开始进入电商和物流企业的视野。
“我们与政府和汽车制造厂家都有过接触,它们对于甩箱运输模式比较认可,目前交通部和公安部也在针对甩箱运输模式做组织调研,相信未来我国将会很快开放这种高效的运输模式。”京东配送部运输管理部总监原巍表示。
“目前无论是使用方、制造方还是政府都在推动这件事,预计今年就会有结果,至于是全国开放还是地区性试点,现在还没有最终定论。”北京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
大田物流集团市场部高级经理孔震认为,如今,在物流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物流企业亟需一种节省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而甩箱运输能够很好地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另外,甩箱运输模式对于减少碳排放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物流企业希望政府推广这种模式。
“作为车企,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与改装厂家也进行了相关沟通,接下来我们会更进一步进行甩箱运输车型的研发。”陕西重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销售公司总工程师邵国强介绍说。
初级阶段现状制约发展
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运输形式,甩箱运输拥有诸多优点,但为何这种模式一直没有被有效推广?究竟是什么束缚了甩箱运输发展的步伐?
在孔震看来,我国之所以没有普及甩箱运输,主要是由于中国物流市场还处于“割据”状态。“目前中国物流市场被多种所有制形态割裂,同时不同地区又有地区型的物流企业,条块分割比较多,很难进行有效整合。另外,我国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呈现‘小、散、弱’等特点。据统计,全国道路货运业户中,个体运输业户占90%左右,道路运输业缺乏大型货运企业。这种状态不利于甩箱运输的发展。”孔震表示。
中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维志认为,使用甩箱运输方式的前提是要有稳定而充足的业务量。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以及散户为主,他们业务量较少,甚至还处于找活的状态。而甩箱运输最基本的条件是要保证两头有货,如果仅凭临时客户,采用甩箱运输既困难又不经济。
此外,甩箱运输对于运输公司软硬件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车辆、装卸水平以及作业地点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甩箱运输需要作业场地,近几年土地成本大幅上升,土地取得也非常困难,如果没有适合的作业场地,甩箱运输无从谈起。而按照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模式来看,如果运用新的运输模式要耗费较高的资金的话,就不太符合运输企业短期发展目标。
“同时,甩箱运输模式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组织的要求也会大幅提升。然而,目前传统物流企业对于甩箱运输这样的高效运输方式还缺乏经验,技术性提升后能否很快适应也是个问题。另外,甩箱车辆上路后,与其相关联的事物还应该有一套新的法律法规进行配套,而这套法律法规又关联很多部门,需要它们加以配合才能将这种运输模式更快推行。但是按照我国国情来看,做到各部门密切配合还比较困难。”业内人士表示。
未来将成为发展趋势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可否认的是,甩箱运输模式代表着未来公路货运的发展方向。
“如今物流市场并不景气,很多不太正规的物流企业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现存的物流企业而言,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高维志表示:“目前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整合后,大型物流企业开始逐渐增多,平台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利用率也呈增长趋势。作为提高利用率的运输模式,甩箱运输也一定会被这些企业所接受,可以预计,甩箱运输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家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制造商成本压力将持续增加,今后对物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细化,既要价格便宜还要在时效性上得以保证。这样会倒逼物流企业转型,进行精细化运作。”原巍认为,今后不仅只有甩箱运输成为未来主要运输模式,欧美国家较成熟的物流运输方式也将会逐渐被国内物流企业所借鉴和使用。
在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看来,虽然目前甩箱运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很好,因为像靠分工合作这样的运输模式是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
此外,戴定一指出,现在要找好市场切入点,使其能够产生明显的商业效益。另外,甩箱运输模式的推行可能对现有体制和监管制度带来冲击。因此,需要高效的监管部门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现有的框架下推出突破性的制度制定,引导市场既提高效率又符合规范安全。